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95周年校庆】张五常:每个人都应该尝试艺术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08日 来源:

4月8日上午,著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张五常教授在建南大会堂开讲。此次讲座的主题不是张五常教授关于经济学理论的高深见地,而是利用其对艺术的深厚见解,谈论中国各家各派的艺术,深刻部析艺术文化与收藏。副校长杨斌主持讲座。

在听众的掌声中,张五常教授与夫人苏锦玲女士开始了讲座,张教授说一句粤语,苏女士翻译一句普通话,两人你一言我一语,配合十分默契。这些年,夫人是张五常教授与大陆交流最得力的助手。

张五常从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与韩国棋手李世石的“人脑与电脑围棋大战”说起,谈到了科学,他表示,科学要取得成就,主要靠想象力,“科学主要是论思想,是讲内容。自然科学与我熟知的经济学,足以传世的思想,不管是对还是错,一律靠想象力。科学思想要传世,没有想象力完全不行”,随后,他转而谈起艺术,表示,艺术也需要想象力,但艺术更吃功夫,要有技术,更要有感情。“搞出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困难的是感情的表达,是作者怎么把自己的感情适可而止地传到观者或听者那边去。去触及观者或听者内心深处的和弦。艺术作品或大或小要有点震撼,要夸张得自然,也要有一种令人感到舒适的美。稍有俗气,这作品就失败了。”

张五常由此展开,谈到了中西方的艺术文化差异,谈到了艺术哲理。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尝试一下艺术操作,不是要成为什么艺术家,而是要让自己的感情有个好去处。张五常说,“尤其是像我这种搞思想创作的人,遇到难题需要日夕思考,久不久总要找些什么来让脑子松弛一下。”

从谈艺术,到谈文化,张五常又将话题转到了自己的收藏上来,讲起了自己的收藏故事,向听众谈起自己的“收藏经”——“确定收藏品有没有价值,有四方面。其一是鉴别真假,其二是鉴别优劣,其三是判断其重要性,其四是衡量市场的接受性。”进而又谈到了对考古的看法。他说,“我认为,在中国的大学本科课程中,要有一科必修的中国文化艺术。尤其是,当我们见到那些几千年前炮制出来的文物,想破了脑袋也不知道凭当时的科技怎可以造出来,我们会知道自己祖先的智慧是多么了不起。

张五常教授于1935年生于香港,195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师从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奇安,1967年获博士学位,1969年获聘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1982年返港担任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至2000年退休。人人都知道他在经济学界的造诣,但却不多人了解,张五常还是出色的散文家,他的《卖橘者言》风靡一时;是著名的摄影家,可与香港著名的摄影家简庆福等人一比高下;他对书法、收藏艺术了如指掌,常常举办个人展览。

此次讲座是继张五常教授2009年《再谈经济学的穷途末路》、2014年《从哲学角度看经济解释》、2015年《新制度经济学的来龙去脉》之后第四次到访厦门大学。

(宣传部 文\陈浪 图\庄华)

演讲全文: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408/14312163_0.shtml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