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共建美好厦大】经济学院:勤思笃行,打造魅力经院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06日 来源:

近日,为营造更加整洁、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关于提升校园环境的“百日行动”。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以此为契机,用实际行动进一步推动了集“花园经院”、“有序经院”、“无烟经院”、“人文经院”为一体的魅力经院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良好成效。这些彰显“质的飞越”的成果,来源于全院上下在理念和行动上的协调一致,凝聚了学院内外的智慧和力量,倾注了学院领导的满腔心血。

理念先行,树立洁净高标准

早在去年,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就出台了《关于经济楼禁止乱粘贴摆放的通知》、《关于禁止在教室饮食的通知》、《关于在经济楼严禁吸烟的通知》、《关于重申不得纸贴墙壁和实行楼内“学术广告”全部无纸化的通知》、《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颁布施行,无疑为提升整个经济楼的环境整洁度树立了更高的标准。

将各项通知张贴在公告栏显眼处。

不得不说,这些富有前瞻性的规章制度,使经院的校园环境管理理念在全校中走在前面。然而若只有理念先行,所谓的高标准无非是纸上谈兵,唯有落实到底,才能让校园环境的提升真正看得见、摸得着。

为了营造“无烟经院”,除了室内的禁烟标识,室外划定的吸烟区,学院还在烟灰缸上安置了盆栽

在新规的推行过程中,学院采用了“软硬兼施”的办法来化解遇到的难题,既有人性化的劝导教育,又有严格的配套惩罚方案。据经济学院办公室主任林秋泉介绍,学院平日里有一部分吸烟的老师和客人,对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而言,烟瘾已缠身多年,再加上“无烟经院”的规定比一般公共场合所要求的“室内禁烟”更严格,连楼道、庭院、楼顶等开放空间也不许吸烟,这些无疑是摆在这些人面前的一大挑战。为此,学院一方面在全楼各处贴上禁烟标识,在讲义等材料上明确标明禁烟字眼,在各类开班仪式等场合强调楼内禁烟要求,甚至还在庭院空地原有的烟灰缸上安置了盆栽;另一方面研究商定了三处位于经济楼外的吸烟区,并配上规范的引导标志,为吸烟人士提供了一个去处,也便于保洁。在课间及茶歇时间,还有带班工作人员在场负责督导,对违令者进行劝阻,对拒不改正者联系保安劝离经济楼。两院办公室、技术部门组成若干抽查小组,不定时进行抽查,若发现有人在楼内吸烟,学院对劝阻不力的带班工作人员采取“发现1人次罚款100元”的严厉处罚措施。

如此疏堵结合,使绝大多数人都自觉地认同、遵守这些规定,从而让整个经济楼的地面洁净度和空气清新度都上了一个台阶。实质上,“禁食”、“禁烟”、“禁贴”、“禁摆放”等规定,不仅关乎我们周边的环境,还涉及到每个人的习惯养成,在践行这些规定的同时,每位参与者都在一点一滴地提升自我修养。

细节打磨,于无声处显关怀

学生在庭院内自习。

穿过经济楼的大堂,便来到了一处树木葱茏的庭院,在爬满藤蔓的棕榈树下掩藏着一排排平整的木桌椅,有几名学子正在这绿荫丛中安静地自习。微风吹动树影,树影摇碎阳光,好不惬意!谁能想到,这里曾经只有一棵老榕树、数颗棕榈树和一组石桌凳呢?一开始并没有多少人理会这个小处所,慢慢地大家开始思考:这本该是休闲好去处的绿地为何少人踏足?从这小小的问题出发,更加完善的修整方案就冒出来了。在一次对庭院的“花园化”整改中,经院一道把地下的排污管道也重修了一番,以往担心的积水和臭气的问题一并解决了,一举多得。

拖把整齐摆放在经济楼B座后面,既美观与实用。

此外,以往存在的拖把随手放,或是丢在洗手池旁等杂乱不雅现象也得到了彻底改观。如今,全院的拖把都集中摆放在庭院外的一个小角落里,这里既足够隐蔽、不会破坏整体美感,又满足了取水和曝晒方便的需求,可谓集美观与实用为一体。

学院内随处可见的老照片。

绕过摆满绿色盆栽的回廊,沿着扶梯而上,一幅精美的油画映入我们的眼帘。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办公室主任余安旖告诉我们,在整个经济楼里,除了在楼梯转角等处悬挂厦大及周边风景画之外,还有整齐张贴在楼道里的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内的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挂像,时刻激励着经济学子向国际最高水准看齐。步入位于N座五楼的咖啡屋,挂满墙上的一幅幅老照片,令你仿佛置身于过去的旧时光中,听它们诉说那些厦大特别是经济学科校史上重要时刻。经“计量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副主任钟锃光提醒,我们才注意到暗黄的桌垫上印着一篇篇有关经济学科的新闻报道,这些都是翻找当年的校刊中摘录出来的,颇费了一番心思。

正如林主任所言,经济楼整体环境的提升不是追求砸下大笔资金后堆出来的光鲜效果,那看起来顶多会像是一家气派的酒店,而无法彰显出一座著名学府应有的文化氛围。因此,学院领导一再强调要格外注重的是,在提升周遭环境的同时,注入厦大及经济学科的特色文化符号。办公室外摆放的休息沙发、楼道里静立的书包柜、庭院空地原有的烟灰缸上安置的盆栽……这些细微之处的文化渗入和氛围营造,无不体现了学院对教师以及学子的一份最温情的关怀。

全员行动,人人都尽一份力

经济楼整体环境的提升,靠的是全院上下和经济院友的共同参与,靠的是每个人积极主动地献言献策、自觉担起个人身上的那份责任。当大家把学院当成自己的家那样来爱护、珍惜时,各种新点子、好方案就纷至沓来了。

改造后的院楼屋顶。

学院的老师们每次出差,如果途中看到好的设计,就会立刻随手拍下,分享到微信群中,供今后拟定改造方案时作参考。例如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洗手间镂空推门设计,就借鉴于台湾一所高校;庭院中茂盛缠绕的藤蔓,则参考了新加坡机场的布景;而正门口那串“ECONOMICS”标志,也是比较了多所酒店门牌设计之后才敲定的。学院所聘请的保洁和保安人员,也在“百日行动”中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洁阿姨每日不定时清扫垃圾,确保地面整洁,按照规定将拖把放到指定晾晒处存放;保安大哥在看好各处进出口的同时,还负责定时到楼道中巡逻,督查、劝诫各项违禁行为。

作为提升校园环境的一股重要力量,经济学子把在经济楼内习得的这些良好素养带回到宿舍、带到了校园的各个角落。经济学院的张同学向我们介绍了“宿舍印象”宿舍文化建设、“隧悦无痕”保护隧道涂鸦以及自行车停放管理等活动。这些公益活动都是他们热心提升校园环境的一些缩影。

“百日行动”仅仅是一个开始、一次契机,而永远不会是一个终点。眼下,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正在继续开展屋顶景观、厕所和B座开窗等方面的改造工程。凭着全体成员的勤思笃行,推动校园环境不断提升,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为大家树立了一个良好典范。我们有理由相信,整洁、舒适又具有人文关怀的和谐氛围终将成为厦大校园的一种常态。

(文/宣传部 曹熠婕 图/经济学院、曹熠婕)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