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4日、25日,4543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本科新生们陆续来到厦大校园,开始他们的大学新生活。校园里,“热烈欢迎2015级新同学”“欢迎你,南方之强新学子”等大红色迎新横幅十分醒目。伴随着校广播电台不间断播送着的迎新节目,一块块活泼生动的迎新展板、一张张充满创意的宣传海报,成为了迎新工作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校园手绘地图、新生报到流程图、指路牌、报到处等标识牌让新生及家长一目了然。校园处处是热情爽朗的笑脸,洋溢着青春活力。
“一键”登入 预热大学新生活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迎新现场少了许多排队等待的队伍。记者跟随航空航天学院2015级新生王麓懿体验报到流程,不到5分钟就完成了报到注册。原来,新生中的大多数已经在网上进行了“预注册”。厦门大学“迎新系统”的上线,使得新生报到变得更加顺畅。

王麓懿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收到了一份“迎新系统”使用说明。他通过个人用户名和密码登入以后,现在网上进行预注册,填写相关信息,并完成缴费确认。让他意外的是,还有志愿者学长主动联系自己,“一对一”地解答疑惑。学长不仅提醒自己报到需要注意的事项,还给了自己很多关于大学生活的建议。
据介绍,该系统8月5号上线,目前已有97%左右的大一新生登入系统,通过系统确认缴费,200余名新生通过迎新系统,办理完成“绿色通道”手续。约93%的同学通过迎新系统进入易班学院提前接受“入学教育”,通过文档视频轻松了解校园校史校情、规章制度。此外,97%左右的学生于8月20日前提交了到达时间、到达车站、军训服务尺寸等信息,方便学校提前调配接站志愿者、车辆,提前订制军训服装,极大提高迎新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截至26日上午9:30分,已有4228名新生到校注册。
一个书包 “轻装简从”上大学
在新生报到现场,大多新生都是“组团”前来报到。来自湖北的2015级新生李同学的报到阵容可谓强大,一家六口全部到场,大大小小的行李六七件,堆成小山。“吃的、穿的、睡的,什么都有,爸爸妈妈恨不得将整个家都搬来。”李同学既无奈又好笑地说。

相对于李同学的全家总动员,公共事务学院的大一新生郑旭阳则是孤身一人前来报到,行李也特别简单,就一个书包。“报到手续大部分在网上完成,而且有志愿者在车站接送,家住泉州也不远,所以家里人不会太担心。”“别的东西,等住进宿舍以后再慢慢买。”在填报志愿之前,他专程来到厦门大学,喜欢上风格独特的嘉庚建筑,觉得这是一所有“底蕴”的学校,他希望通过努力让大学生活丰富充实,生活和思想上都独立起来。
创意迎新 定格难忘瞬间


各学院的迎新活动也不断推陈出新、亮点纷呈。24日早上六点,各学院已经在各自迎新点搭好帐篷、摆出桌椅,早早准备迎接新生。管理学院、公共事务学院等学院设立的党员先锋岗格外醒目,党员志愿者主动亮出身份,热情帮助新生拿行李,协助新生办理手续,除了迎新点外,公共事务学院还在宿舍设了先锋岗,为入住新生提供帮助。在新闻传播学院的迎新现场,每一名前来报到的新生都在这里面对镜头讲述大学初印象和未来展望,留下了自己的影像视频和珍贵记忆。人文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艺术学院的学长学姐不仅热情为学弟学妹答疑解惑,还拿起单反相机,帮新生及家长拍摄“全家福”,把‘入学第一天’的美好瞬间定格下来。特色海报、简易流程图、创意标语、学长学姐寄语……各学院纷纷大显身手,以最热情地方式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新同学。
保障到位 热情周到迎新生

凌晨4:30后勤运输中心林师傅已经到达三家村。他把第一批学生志愿者载送到厦门火车站,也迎来第一批准备前往翔安校区的新生。他热心帮忙新生和家长把行李放入车厢,提醒他们注意随身物品,认真热情的态度给人亲切感。据介绍,为了做好迎新后勤保障,早在一个月前运输中心就开始提前筹备迎新工作,利用暑期做好车辆检修、路线踩点,同时有针对地对驾驶员进行专门培训。“迎新系统”的启用让车辆调度更有针对性,24日上午迎新高峰时期,运输中心调用本校以及租借的30余部大客车,14部货车运送新生行李。

身着志愿者T恤学生志愿者在校园内穿梭,为新来的新生讲述报到流程,带领他们找到各自的宿舍,态度热情、细致负责。志愿者王同学是管理学院大三学生,红色T恤上“有困难找党员”几个字眼格外亮眼,一个上午他几乎没有停歇,指引新生报到,带着新生购买生活用品,帮忙提行李……头发、额头、脸颊上满是汗珠,身上衣服早已湿透。想到自己刚入校时的茫然,王同学就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志愿者,“希望能帮到学弟学妹,将爱心传递下去”。

这些只是一个缩影。迎新期间,学校各部门、院系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尽最大努力给新生和家长留下最美印象。车站迎新、新生接待、报到服务、交通引导、安全巡逻等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干净整洁的校园、茶水点的免费凉茶、阴凉处搭起的凉伞、家长住宿的简易帐篷……处处彰显着细致用心。
(文\赖炜芳 图\赖炜芳 高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