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中国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地方史与民间文献数据库”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召开,来自海内外的数十位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就中国地方史与民间文献的数据,如何利用数据库的建置以达到数据的整合、运用、研究与实作经验展开学术交流对话,从而达到民间文献中心建立大数据的目标。
开幕式,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致欢迎辞,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中心主任郑振满教授与哈佛大学东亚系宋怡明教授对会议的主旨以及数据库建设目的与过程做了介绍。
会议首先邀请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谢国兴所长、台湾大学数字人文中心项洁主任与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蔡志祥教授进行三场专题演讲,分别对所属单位已有数据库的运用与操作、设计与建立等各种成功与失败之案例进行经验分享。随后厦门大学历史系张侃教授、刘永华教授、饶伟新副教授与黄向春副教授分别向代表们报告各自负责之数据库子项,包括契约文书、仪式文献、家族文献、说唱文献等分类,就目前的成果与预期目标进行说明;同时会议也安排技术人员呈现与操作已初步完成的数据库平台,以利专家学者了解数据库目前已完成的实际状况,并对其缺失进行检讨修正。
与会学者根据文献中心目前已建置完成之数据库系统与预期研究目标进行深入讨论。核心问题为如何利用以庞大数据为基础的大数据库,配合数字分析科技协助研究者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包括北京大学赵世瑜教授、中山大学刘志伟教授、南开大学常建华教授等皆支持数据库的建立,同时也指出建设数据库的根本问题应该是如何利用数据库作出新的问题研究,而非只是资料的呈现。哈佛大学欧立德教授、宋怡明教授,麦基尔大学丁荷生教授,东京大学岸本美绪教授,台湾大学吴密察教授、项洁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蔡志祥教授等皆对数据库的组建深具信心并期许成功,但也提出数据库的运用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长时间累积研究者对数据库的需求,并与其他数据库进行串联,用以扩大研究范围与导正数据输出,最后达到数据库得以辅助研究者进行研究的目的。最后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欧立德教授对数据库建设人员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并期待数据库能早日正式上线。
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承担了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民间历史文献与文化传承研究”,并与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合作建设“中国地方史数据库”。自2009年以来,中心每年举办一届民间历史文献论坛,邀请海内外同行报告最新研究成果与学术动态,讨论民间历史文献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在此基础上,陆续编辑专题性的《民间历史文献论丛》,其中族谱与碑刻专辑已经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在紧张的两天会议期间,欧立德教授对厦门大学与人文学院进行了参访,并表示希望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与厦门大学建立起更密切的合作关系。
(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