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该如何界定,与传统媒体有哪些区别?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特点及形成规律是什么?5月6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所长李未柠应邀来校,为校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作专题讲座。校党委副书记林东伟主持讲座。

李未柠从移动互联网络传播环境的变化,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的传播特征、关注热点以及推广布局方法,传统媒体与社会化媒体的比较等方面,系统深入分析了当前网络舆论特点和形成规律。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已经走过门户聚合时代、搜索聚合时代,进入到社会化媒体时代”,李未柠认为,社会化媒体赋予每个人创造并传播内容的能力,一改以往互动性不强的传播形式,使得信息在“强关系”中实现飞速传播。作为社会化媒体的重要组成,微博和微信业已形成两大舆论场,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形成强大冲击,让重大事件的传播路径发生重大变化。
李未柠引用移动互联网络信息传播的大量实例,以点铺面,生动形象地为大家阐述移动互联网络对社会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并就新媒体环境下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一系列先进理念和可行建议。报告持续了近3个小时,现场气氛热烈,许多听众表示受益匪浅。
幽默生动的精彩报告不时赢得台下阵阵掌声,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林东伟表示,希望在座老师能在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新闻宣传工作、师生交流渠道等进行审视思考,强化互联网思维,从而更好推动当前工作,为学校发展,为学生健康成长积极营造舆论环境。
校党委中心组成员、直属单位正职领导,各学院、研究院院长、党委(党总支)书记、副书记等参加讲座。
(宣传部 文\赖炜芳 图\庄华)
视频链接:tv.xmu.edu.cn/show-6-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