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突瓶颈、解难题、上层次——《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6日 来源:

在科技期刊普遍向国际化、专业化、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大趋势下,在国内学术评价全面受国际检索机构影响的大背景下,传统综合性科技期刊的发展在诸多方面都受到了强烈冲击。如何在现有的资源配置与条件下,既保持学报的传统优势又能一定程度上顺应趋势、不断发展,这是摆在每一个学报人面前的现实问题。

学报自然版编辑部在学校党委和学报编委会的领导下,就如何争取优质稿源、提升自身层次、扩大学术影响,大胆举措、积极探索。

明确编委会成员权责

2013年5月召开了学报自然版编委会换届大会,在这次换届调整中吸收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专家,人数由原来的24人调整为31人,涵盖多个较新的研究领域。会上大家群策群力,提出了很多可操作性的建议,同时对编委会成员也明确提出每年要写一篇、推二篇、审三篇的“一、二、三”要求,为优质稿源的吸纳和稿件质量的把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保障。

建立数字化网络平台

通过创建编辑部自己的数字化网络平台,实现了作者网上投稿、专家在线审稿、稿件先期发布的诸多功能,做到当期及过刊全部已发文章的免费在线查询、阅读与下载,极大地方便了读者与作者,同时大大提高了学报内容的网络浏览频次,使得期刊在数字化出版方向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策划高水平研究专辑

为了顺应期刊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需求,结合我校的学科优势,不断扩大我校的学术影响力,选择“新而热”的同一研究主题,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交叉组稿,从而汇聚成一期高水平、多角度的研究专辑(如正在操作进行中的石墨烯专辑)。通过此举可以集中展示我校不同学科同一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升国内学术关注度,同时此举也创新性地为期刊未来的专业化发展做了一次探索性的尝试。

通过学报编委会、编辑部的共同努力,学报工作成效显著:

——学报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3版)》,学报的复合影响因子达0.625,比2012年版的0.581提高了0.044;基金论文比一直保持在0.89,说明学报自然版刊登有课题资助的论文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被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也是衡量科技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标。2013年,学报除继续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的核心期刊库收录外,还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及美国《化学文摘》(CA)、德国《数学文摘》、英国科学文摘网络数据库(INPEC)等近二十家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学报网络数字化成果凸显。2013年的投稿量远远多于往年没有搭建网络平台时的投稿量,增加了60%。同时2013年学报网站荣获第二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网站。

——入选F5000,有望走向国际科技舞台。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推出“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平台(简称F5000)”,旨在将国内的优秀科技期刊论文,特别是以中文写作的论文,推向国际科技大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科技。目前已在国内全部科技期刊中遴选出了2500余篇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较为突出的科研论文正式入选2012年度F5000,其中学报自然版入选论文4篇。

(学报自然版编辑部)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