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届海峡两岸消化论坛暨世界华人消化高峰论坛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卫计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病学专家委员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台湾消化系医学会、台湾消化系内视镜医学会、香港消化病学会、香港消化内镜学会、厦门市医学会主办,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共同承办。这是迄今福建省最大规模的消化病学盛会,也是全球消化、消化内镜和肝病学华人专家首次聚首。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亚太消化病学会主席霍光明教授、台湾消化系医学会理事长林肇堂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院士、澳大利亚胃肠内镜协会主席谭达恩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杨云生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兆申教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魏来教授、台湾消化系内视镜医学会理事长王秀伯教授、香港内镜学会主席刘润皇教授、澳门胃肠肝病学会理事长余汉豪教授等来自全球各地的近400余位华人消化专家和近1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相聚在美丽的鹭岛,交流和分享消化病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演示与切磋消化内镜新技术。
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厦门市政府副市长黄强、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会长赵同彬、卫计委人才交流中心主任张俊华、厦门市卫生局局长杨叔禹、厦门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蔡伟中、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蔡建春、党委书记王效民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大会开幕式。本次大会开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任建林教授主持。
本次大会分为四个单元,包括第四届海峡两岸消化论坛专题报告、世界华人消化高峰论坛海外专场报告、海峡两岸消化内镜演示现场直播专场、世界华人消化青年论坛。来自大陆、台湾、港澳和海外地区等120余位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了精彩的大会专题报告消化内镜诊疗操作演示。
论坛安排海峡两岸同步手术直播演示,国际著名华人专家和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多名专家协作在演示中展示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消化病诊疗理念及内镜技术。
世界华人消化高峰论坛海外专场报告和世界华人消化青年论坛专场报告聚集了全球著名华人消化专家和杰出的青年学者,是海内外消化界的华人专家首次聚在了一起,血浓于水,手足情深,大家突破心防和隔阂,都试着用中文、用简体字来表达,通过这个平台建立联系、互相切磋,这是前所未有的创举。
海峡两岸消化论坛暨世界华人消化高峰论坛已经成为海内外华人消化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更成为拉近海峡两岸彼此距离、增进彼此了解的人文纽带。论坛的成功举办,有助于深化世界华人同胞的相互交流和共同进步,为全人类的健康福祉带来福音。
论坛期间,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病学专家委员会也召开成立大会,并将消化专委会挂靠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世界消化学会常务理事兼科学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西京消化病医院院长樊代明院士担任主任委员,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任建林教授担任常务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中华消化学会主任委员杨云生教授,中华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李兆申教授,中华肝病学会主任委员魏来教授以及台湾和香港的消化主席王秀伯教授和刘润皇教授都担任副主任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是国家一级协会。协会宗旨是团结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工作者以及热爱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团体,加强两岸医药卫生事业的交流与合作,弘扬祖国传统医药学,增进两岸人民健康福祉,促进两岸医药卫生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为了更加切实有效地推动两岸交流工作,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讨论、决定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作为消化病学专家委员会的挂靠单位,负责筹划、筹备和推动两岸消化领域专家交流活动项目。
据悉,本次论坛是在前三届海峡两岸消化论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举行的。为了更好地促进两岸学者之间的了解与交流协作,由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等共同创办了海峡两岸消化论坛,并于2007年11月、2009年8月、2011年10月连续举办三届。历届论坛得到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海外消化领域权威学者的大力支持,其中第三届海峡两岸消化论坛更是在宝岛台湾盛大召开,得到了两岸四地消化领域同道的一致好评。开幕式当晚的“世界华人盛典”主题晚会,更是把学术交流和世界华人血浓于水的的友谊推向新高潮。
(附属中山医院)
同步新闻:
中山医院率先开展拉曼光谱内镜诊断技术
论坛期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率先在国内开展的拉曼光谱内镜诊断消化道早期肿瘤技术,引起了专家们的广泛关注。
拉曼光谱是一种散射光谱,它的发现者印度科学家C.V.拉曼教授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拉曼光谱的应用范围遍及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医学等各个领域,对于纯定性分析、高度定量分析和测定分子结构都有很大价值。最近,新加坡国立大学何克裕教授在世界上率先将其用于消化系肿瘤的早期诊断,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密切关注。拉曼光谱内镜诊断系统对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经内镜黏膜切除肿瘤的边界定位及术后复查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敏感性、特异性。通过拉曼光谱技术和消化内镜技术相结合,内镜医生只需用探头点一下疑似病变部位,电脑软件就能对细胞进行分析,判断是正常、异型增生或是癌变。那些肉眼无法分辨的病变,比如处于萌芽阶段尚未“破土”的肿瘤等,都能被精确地发现。目前相关研究和设备已经获得美国专利认证。何克裕教授表示期望这项技术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取代病理活检。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约定中山医院将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在拉曼光谱技术领域与中国合作的唯一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所取得的成果归双方共同所有。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任建林教授表示,目前中山医院已为100 例患者实施了拉曼光谱内镜诊断,接下来,这项技术还将在多中心研究中进行进一步验证。这就意味着,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很可能成为未来拉曼光谱内镜诊断技术标准的制定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