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人文学院:推进群体活动 打造活力人文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5日 来源:

“看了下好几项运动会比赛成绩,我只想问一句:人文学院,你今年为何这么牛!”

这是最近在人人网上被多人转发的一句留言。在刚刚落下帷幕的厦门大学第48届学生田径运动会、第17届教职工运动会、第22届老年体育健身大会中,人文学院一举斩获了学生组团体总分第六名、研究生组团体总分第三名、本科生组团体总分第七名、老年健身大会第八名四个大奖杯,获评学生、教职工双项体育道德风尚奖,并荣获2012-2013年度厦门大学体育先进单位、2012-2013年度厦门大学全年体育组织进步奖。运动会期间,校党委杨振斌书记、赖虹凯副书记走访学院运动会大本营,与运动员交谈合影,对人文学院体育工作成绩表达了祝贺和鼓励。

曾几何时,人文学院被外界贴上了体育弱势标签,每年的运动会似乎都是旁观者。2010年之前的校运会,学院成绩平平,直到2010年第45届学生田径运动会,研究生组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七名的成绩,人文体育运动步入新台阶。2011年获第46届学生运动会研究生组第五名,2012年获研究生组第三名,本科生组第九名,2013年人文健儿再创佳绩。四年来,从田径场上的旁观者到参与者,从参与者到主演者,可喜的成绩,是人文学院在围绕全民健身理念,不断推进群众性体育活动基础上,一分分积累,一步步前进中取得的。学院领导提出“人文学子不但有才气,也要有骨气,不仅要在中文有戏的舞台上展风采,也要在运动场上晒身姿”。

人人爱运动 班班总动员

近年来,针对学生习惯于在室内依靠网络互动,面对面交流减少,户外活动缺乏的情况,人文学院提出了“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学院有体育特色”的“健康人文”理念,全方位推进学生体育工作,打造富有人文特色的“运动文化”。学院鼓励同学们离开电脑、走出宿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此搭建了各类体育活动平台。2004年起,研究生在每年十一月举办秋季活动月,篮球赛、乒乓球赛、踢毽子赛、飞镖、长跑等9项趣味运动异彩纷呈,每年都吸引数百名学生热情参与。2011年,学院研究生会牵头成立了横跨系别、年级、本硕博的各类体育兴趣小组,包括跳绳、长跑、爬山、排球、台球等11个项目,定期举办体育活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兴趣小组的建立激发了广大学生运动热情,尤其是研究生参与人数高达200多人。2012年学院也首次开展了“班班总动员、人人强体魄”的班级体育对抗赛,全院本科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了接力和跳绳的团体比赛,在促进学生运动热情的同时增强了班级凝聚力。2013年,学院开展“人文吉尼斯”,寓乐于动,用“创造你的人文吉尼斯记录”的方式吸引更多同学参与到体育嘉年华中来。学院辅导员谢斌剑还为13级新生制定了“晨跑计划”,鼓励每名新生在一学年内完成累计20万米的晨跑记录,而他自己也带头示范,每天带领人文晨跑队奔跑在晨光里的校园中。

榜样力量激发全院健身热潮

人文学院没有体育特招生,那么人文的体育优势在哪里?通过不断思考,学院探索出了树学生典型发挥榜样力量,由点带面,营造全院健身氛围的道路。研究生长跑高手林銮生、百米冠军储一鹏、运动能手邓永城等为代表的人文体育健将是学院的体育达人,在人文学院体育大会上,他们豪言鼓励学弟学妹“三尺龙泉万卷书,上天生我为何如?未能演武展身姿,枉为人文大丈夫!”他们彰显榜样的力量,在赛场上勇拔头筹;同时,他们以实战经验传授每一位参赛者运动技巧、注意事项,认真做好学院体育事业的传帮带工作。在他们的带动下,体育兴趣小组活动频繁,参赛运动员热情高涨,体育运动风气日渐形成。

运动让女生彰显青春阳光

人文学院是一个女生占绝大多数的文科学院,如何激发女生群体的运动积极性?学院研究生会、本科生学生会相继选拔女生担任体育部长,鼓励更多女生走上运动场,摆脱柔弱气质,彰显青春阳光。2012年来,学院女生体育成绩不断进步,本科生女排获2012年厦门大学新生杯排球赛亚军,由于男排队员的缺乏,几位实力女选手甚至兼任了男排的主力球员,协助男排进入八强。2013年运动会上,女生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本科女子屡屡获奖,研究生女子更是斩获了100米、400米、800米冠军,跳远亚军等等,女生得分总数占学院总分50%多。

人文学院通过榜样的力量,以点带面,不断推进群众性体育活动,让更多同学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在运动中强身健体,促进交流,增进集体归属感,感受团队拼搏的魅力。学院邀请海外学生参与到学院兴趣小组和运动会训练中,促进中外学生交流。2012年的运动会中,美国留学生海中山获得了研究生男子1500米第三名,成为运动场上的明星;印度博士留学生安楠达连续三年代表学院参加校运会,为人文争得了好成绩。

(人文学院 谢媛)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