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日两国高校如何加强合作推进一流大学建设?来自中国17所高校与日本16所大学的校长、专家学者齐聚我校,围绕“我眼中的世界一流大学”主题,就中日两国大学如何能够携手共同推进高等教育、推进中日两国大学更好交流合作展开讨论交流。
11月1日,由我校主办,由北京大学和东京大学协办的第八届中日大学校长论坛在我校科艺中心隆重开幕。我校校长朱崇实、立命馆大学校长川口清史共同主持论坛开幕式。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巡视员刘宝利、日本文部科学省大臣官房审议官中冈司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中国和日本的130余名校长、政府官员和学者参加了论坛。
朱崇实表示,中日大学校长论坛是中日之间重要的教育对话合作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中日两国的大学和大学校长就教育理念、中日两国的教育合作进行坦诚沟通,对两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希望能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从全球发展的大视野、从大学发展的新高度,推动中日高校合作向更深更广领域发展。
刘宝利指出,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教育交流不断发展。两国大学在各个领域密切合作,有力地推动了中日大学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相信此次论坛将推动中日高等教育交流合作迈上新的台阶,将引领两国高等教育走上新的发展高度。
中冈司表示,中国是日本大学交流合作最多的国家之一。截至目前,中日两国大学间的交流合作协议已经超过了3000个,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两国大学校长论坛,探讨一流大学建设思路与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主旨演讲环节,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大阪大学校长平野俊夫分别作“从中日高等教育的重点化建设谈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时期大学作用的发挥”的主旨演讲。通过对比中国“985”工程和日本“21世纪COE工程”项目实施背景、重点建设领域和成果,龚克建议中日大学在确定优先合作领域、设定合作基金、搭建合作平台等方面开展更紧密、更有效的合作。平野俊夫认为,追求真理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一流大学应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大学本身也应该是多样化存在,需要自由和创造的土壤,以创新激发想象和智慧,激发一切创造活力。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对世界一流大学的认知”、“中日高等教育的差异及共性”、“中日大学间交流合作的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就如何克服不利因素,加强中日大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达成了许多共识。与会人员认为,随着中日两国大学交流规模的扩大,“中日大学校长论坛”、“亚洲校园计划”等交流合作平台的日益丰富,两国大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呈现出繁荣景象。虽然两国交往存在着诸如政治、历史、语言等方面的不利因素,但从长期来看,交流合作是大趋势,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求同存异中加强合作发展。
与往届论坛不同,本届论坛特别开设了中日大学生讨论交流专场,为两国大学生的交流互动提供很好的平台。来自两国高校的61位学生就他们眼中的一流大学进行热烈交流,碰撞观点、相互启发。论坛期间还举办“中日大学对口座谈交流”等系列活动。
朱崇实在闭幕式上表示,本次论坛大家会上会下都进行充分交流,发言精彩,信息量大,就推进中日高校合作发展达成了共识、开阔了思路,与会学生也为一流大学建设提出许多创新性想法,论坛收到很好的效果。期待两国大学携起手来,为创建卓越大学这样一个共同的目标,多交流、多合作,互相借鉴、共同前进。
中日大学校长论坛由北京大学与东京大学共同发起并于2000年10月在东京召开第一次会议。作为中日高等教育领域高层次对话的交流盛会与合作平台,中日大学校长论坛对加深两国理解和友谊,推进双方教育改革有着重要意义。论坛每两年召开一次,由中日两国轮流担任东道主,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7届,下一届将在日本九州大学举办。
(文\赖炜芳 图\庄华)
视频链接:tv.xmu.edu.cn/show-7-423.html
同步新闻:
我校与日本六所大学洽谈合作事宜
“中日大学对口座谈交流”活动是“中日大学校长论坛”系列活动之一。10月31日下午,中日高校校长就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具体合作事宜进行了一对一的洽谈。我校分别与日本神户大学、东京大学、大阪大学、早稻田大学、爱知大学、中央大学就可能开展的合作项目进行探讨交流。双方详细讨论了两校交流合作的具体细节,包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师生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的设想和方案。双方表示将在现有合作交流基础上,积极寻找合作结合点,推进是双方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赖炜芳)
视频链接:tv.xmu.edu.cn/show-7-424.html
中日大学生共话“我眼中的世界一流大学”
10月31日上午9点,中日大学学生论坛在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7号会议室成功召开。校长助理谭绍滨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来自中日两国一流高校不同专业的61名同学齐聚在厦门大学,以“我眼中的世界一流大学”为题,探讨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校园文化和人才培养等议题。

本次中日学生论坛以“我眼中的一流大学”为题,出席的各位同学都是来自著名高校的学生代表,其中包括日本东京大学、北海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等。同学们对于两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围绕主题,他们主要探讨对“世界一流大学”定义的理解,以及结合各自大学的情况,谈谈自己的期盼,提出高等教育建设的想法,希望为本国一流大学的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自立命馆大学的永原由基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感觉中日学生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容易达成共识,日本大学和中国大学的优缺点也是比较相似的。区别主要在于中国的学生更多是大班教育,而日本虽然人比较少,但老师和学生相对没有很紧密的关系,所以更注重得到老师的关注。谈到本次论坛上印象比较深的观点时,他说:“我很赞成大学像是一个飞机场的比喻,大学提供的是一个平台,更重要的是自己想飞,大学能包容的多样性很重要。”
整个论坛的气氛活跃而友好,中国学生在发言前往往会用日语向大家问好,其中来自东北大学的王同学在发言时,其不太流利却又充满诚意的日语发言赢得在场所有人自发的掌声鼓励,而日本学生往往选择以中文做开场白,带着口音的问好显得非常可爱,又拉近了中日学生彼此间的距离。
(文\厦门大学报学生记者 李霁蓉 图\潘万华)
视频链接:tv.xmu.edu.cn/show-7-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