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秋,宁南边陲,六盘西麓。平静如水的隆德县城迎来了一批散发着南国气息的青春面孔——厦门大学“自强思源”木棉树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8月28日至9月12日,在光华科技基金会永庚公益项目办公室王灿主任,厦门大学学生处陈泗林、林智敏老师的带领下,32名队员赴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自强思源”木棉树暑期社会实践队由厦门大学“自强思源”优秀学生培养计划第一期学员组成。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自强思源”培养计划的第一年项目,通过扎根基层,赴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开展支教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活动,了解国情,体察民意,培养学员的服务意识,增强学员的社会责任感。在为期十余天的实践中,队员们一面“兵分两路”到杨河乡中心小学和前庄小学开展支教活动,一面围绕隆德县当地经济作物、文化民俗和政府职能三个主题进行调研。无论是倾注全力的支教,还是深入基层的调研,都让每一位成员收获颇丰。
支教——付出与感动常在
“老师,我们要到更艰苦的地方去!我们要去更需要我们的地方!”8月30日,在经历了39个小时的火车与6个小时的大巴车程之后,实践队一行顺利抵达目的地隆德县。稍作调整后,两位老师就带领队员马不停蹄地赶往原定的支教地点隆德县第一小学、第二小学走访。当得知当地还有许多条件更为艰苦的乡镇小学时,队员们纷纷提出要到更偏远的地方去支教。第二天,队员们分组对全县下属五个学区的小学进行走访调查。最终确定了杨河乡中心小学和前庄小学两所学校作为支教地点,实践队分两组开展支教活动。
杨河乡中心小学在各乡镇小学中尤为特别,那里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回民。队员们在支教前不仅将早已准备好的课程反复试讲,还在例会上特别强调了需要注意的回族风俗习惯。支教活动中,队员们从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新颖科目,再到音、体、美等当地学生极少接触的课程,以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为学生们补充知识、拓宽视野。面对陌生又新鲜的面孔以及新奇的趣味课堂,学生们一下子被队员们准备的课程深深吸引住了。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一声声兴奋洪亮的回答,让每一位授课的队员都为之动容。根据实际情况,队员们因地制宜,还成功举办了两次素质拓展活动。热闹的游戏、活跃的气氛感染了小学的校长和老师,欢笑声在校园中久久回荡。
条件更为艰苦的前庄小学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队员们的身份几乎等同于实习班主任。在这所仅有一至四年级的小学里,学生们接受的知识极为有限。队员们教授音、体、美等课程,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讲述外面的世界,带给学生们梦想与希望。短短几天时间,学生们就与实践队队员们熟悉起来,每天热情地迎接,手拉手走进课堂,大声地唤着“老师”。
“老师,你真美丽”、“我将来要做一个像您一样的老师”……孩子们的真挚与感激汇集在稚嫩的字迹间。一张张小纸条传递到讲台的那一刻,队员们付出的所有汗水都化作感动与收获的泪水。
调研——实践与历练并行
为了对隆德县进行全面的调研,实践队又重新组合,分三个组,从经济作物、文化民俗、政府职能三个方面入手,运用多种方法,由上而下、纵横交叉地进行调研。
以经济作物为主题的调研一组,调研课题是“隆德县中草药的现状产业发展及销售市场现状分析”。调研组先后走访了隆德县扶贫办、县政府、科技局等部门,了解到近几年来,隆德县政府高度重视中草药产业的发展。随后,他们又参观了隆德县最大的中草药生产加工公司——西北药材科技有限公司,不仅了解了生产工艺流程,还感悟了企业的文化。接着,他们实地观看板蓝根试验田,又到农户家了解散户的种植情况。由上而下的调研颇具规模,队员们都获益匪浅。
调研二组从图书馆、文物管理所,到文广局、非遗馆,再到文化城、三禾剪纸公司及隆德县博物馆,对素有“书画之乡”美誉的文化县城隆德进行了细致调研。队员们通过座谈、访问、实地参观等方式对当地文化民俗进行了多角度的调查研究。他们还观赏了龙泉苑广场周末文化戏台表演秦腔,并前往戏剧服装开发公司参观学习,在参观过程中对公司的总经理张志芳老先生做了专访,进一步加深了对于传统文化市场化的认识。在这些天的考察学习中,调研组搜集到了隆德县民俗文化的一手资料,通过对相关人物的专访了解了特色民俗文化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的种种经验和困局,为下一步整合资料,解决隆德“文化强势,经济弱势”的发展困惑奠定了基础。
调研三组的课题为“隆德县的政府职能及其运作机制的调查”,旨在了解当地政府的工作职能、运作机制等宏观内容,并以教育为案例,调查各政府职能部门间的沟通协作。调研组在团县委得到了团县委赵副书记的热情接待,了解到了政府实际运转情况,访问了政府办公室。随后,队员们走访了扶贫办、财政局和教育局,着重研究三者之间的沟通联系。通过几天的采访调研,队员们接触到了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对当地政府的工作职能、运作机制、发展的优势以及遇到的瓶颈有了详细的认识。该过程不仅使他们对隆德县政府有了整体的了解,也让队员们在调研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他们希望通过调研,能够尽己所能为隆德县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六盘山——攀登与成长永存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坐落在六盘山脚下的隆德县,沐浴着长征精神,洋溢着文化气息。为了领略红色革命圣地的精神力量,实践队一行利用周末时间徒步攀上六盘峰顶。愈见陡峭的山路磨练着队员们的意志,仿佛告诫他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六盘山长征纪念馆中,队员们参观历史纪念馆,聆听导览员的细细讲解,回顾长征光荣历史,感受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心灵为之震颤。
支教的付出与感动,拉近了实践队员们与乡村小学孩子们心与心的距离,让队员们体会到幸福的不易与知识的重要;调研的筹备与实践,锻炼了队员们与地方政府、企业交流沟通的能力,使他们感受到发展的必然和人才的重要。深入乡村,扎根基层,这次从宏观到微观、边亲历边调研的社会实践之旅,使全体队员更深刻地理解了“受助、自助、助人”的价值观,发扬“感恩、责任、奉献”的精神。今日常怀思源之心,明日定成栋梁之才!
(厦门大学“自强思源”木棉树暑期社会实践队 任悦 叶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