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电影以其逼真的画面、触手可及的景物,让观众仿若置身其中。但3D技术若被运用于手术中,将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近日,一出3D手术“大片”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上演,剧情是患者被成功切除了肺癌,主角则是第一医院胸外科的医生们。
据了解,这例3D手术运用了目前最先进的技术,是福建省胸腔镜下的第一例。
7月23日上午,第一医院手术室6号手术间,病人安静地躺在手术床上。医生们则齐刷刷地戴着黑色“墨镜”,千万别以为他们在耍酷,其实是在进行一台肺癌根治性手术。医生们戴的不是普通墨镜而是3D眼镜,透过眼镜监视器上的画面变得立体了起来。术中,医生首先在患者胸部打了3个直径1至2厘米的小孔,插入3D摄像镜头和手术器械,患者胸腔内的图像立即显示在手术台旁边的屏幕上,通过3D眼镜,极富立体感的画面顿时呈现在眼前。“肌肉、血管、肺组织,都变成立体的,仿佛触手可及,就像是钻进了患者体内,相当震撼!”姜杰院长和在场的医务人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手术,医生成功为病人实施了左下肺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手术。姜杰院长表示:“3D手术纵深感很强烈,带给术者更精确的距离和方向感觉,让我们能更自如地开展手术,尤其是像胸腔镜下比较复杂、精细的动作如肺组织的缝合,3D的效果不亚于开胸直视。”
3D手术技术用的镜头和成像系统都有革命性变化,它有两个摄像孔,借助特殊“眼睛”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三维立体的解剖世界,好像“钻入胸腔一般”。它能降低解剖难度和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提高手术解剖、切割、缝合、止血等环节的精确度和整体效率。
目前,这项技术在国内能开展的医院为数不多。除了肺部手术,3D手术技术还可广泛应用于胸外科的食管癌、纵膈肿瘤手术,在普外科的腹腔镜方面也可得到广泛应用,对于肝胆外科、泌尿外科和妇产科等外科手术同样适用。
(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