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海峡两岸消化系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高峰论坛在附属中山医院成功举办,同时举行了“海峡两岸消化系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基地”揭牌仪式。论坛主办方为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病学专家委员会、厦门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厦门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承办方为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厦门市消化疾病诊治中心。
此次大会是海峡两岸学者在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领域的首次交流与协作,来自新加坡、台湾、北京以及省内地市的200余位消化医师代表参加此次盛会。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系主任、亚洲超声内镜学会主席何克裕教授、台湾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吴登强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杨爱明教授、福建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贻胜教授、厦门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厦门市卫生局洪丰颖副局长、厦门大学医学院刘祖国院长、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王效民教授、副院长李永忠教授等出席了论坛并分别致辞,论坛由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任建林教授主持。
刘祖国院长为何克裕教授颁发客座教授聘书;任建林教授与何克裕教授共同签署合作协议书;洪丰颖副局长和杨爱明教授共同为“海峡两岸消化系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基地”揭牌。
论坛上,“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胃肠道肿瘤早诊早治的最新进展”、“放大染色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等专题报告精彩纷呈,内容涉及多个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提供了一个消化病疑难病例,与会人员针对病人的病情发展和检查报告等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共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出谋划策,并取得了诸多共识意见,与会人员受益匪浅。
近年来,恶性肿瘤已成为全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从病种看,消化系肿瘤中的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分别排在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2-5位,占全部恶性肿瘤的60%左右。如何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是医学难题。
目前,附属中山医院已相继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台湾大学附设台大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等建立了良好的学术联系及协作关系。并建立了“海峡两岸消化疑难病会诊基地”、“海峡两岸消化系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基地”,在消化系疾病诊治中,特别是消化系疑难病的诊治和新技术运用,拥有高质量的亚专科分组,包括:消化系肿瘤早诊早治组、ERCP组、EUS组、小肠镜和胶囊内镜组、静脉曲张组、肝病组、消化动力组和科研组,以及各种先进的诊疗及科研设备。
此次,附属中山医院又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台湾大学附设台大医院、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成立“海峡两岸消化系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基地”,提倡“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海峡两岸地区消化系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有效降低地区消化系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努力为海峡两岸人民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