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新汉学计划”作为孔子学院总部的重点项目,2013年正式开始实施。该项目旨在帮助世界各国优秀青年深入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繁荣汉学研究,促进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增进中国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孔子新汉学计划”包括中外合作培养博士、来华攻读博士学位、“理解中国”访问学者、青年领袖、国际会议和出版资助6个子项目内容,主要通过课题研究等方式进行资助,专业领域为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2013年首先实施中外合作培养博士和来华攻读博士学位两个子项目。厦门大学是孔子学院总部指定的实施此项目的14所中国高校之一。
“孔子新汉学计划”受到我校高度重视。朱崇实校长曾亲自召集相关单位和院系领导开会商讨,充分调动全校力量,全方位、多渠道做好招生宣传与选拔录取工作。据孔子学院总部统计,全国14所试点高校共推荐168人报名,其中我校推荐人数为32人(来自全球17个国家,23所海外孔子学院推荐),位居前列。孔子学院总部经过面试,最终录取60人,其中我校录取12人,居全国高校首位。
录取人数确定后,我校受孔子学院总部委托,为“孔子新汉学计划”制定《“孔子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奖学金项目)招生、培养与管理条例》。为此,7月1日下午,我校专门召开“孔子新汉学计划”相关工作协调会,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协调会由詹心丽副校长主持,参会人员包括研究生院、招生办、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后勤集团和孔子学院办公室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以及新汉学计划项目导师。会上,詹副校长介绍了“孔子新汉学计划”的基本情况,其中,博士生奖学金项目是孔子学院总部“孔子新汉学计划”中的首推项目,她提出我校在培养“新汉学计划”博士生时,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招生宣传与管理,重视每位学生的培养方案与日常管理,认真制定《“孔子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奖学金项目)招生、培养与管理条例》,做到精益求精。同时,詹副校长明确了在“新汉学计划”项目中各单位的职能分工,讨论了计划实施中的招生管理、外事管理、学籍管理、住宿及后勤保障等,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最后,参会人员及“新汉学计划”导师还就博士生的个性化培养方案、经费使用计划等展开了讨论,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作为国家汉办的品牌项目,“孔子新汉学计划”受到孔子学院总部的高度重视。我校将切实抓好这一计划的实施,全面做好博士生奖学金获得者在校期间的生活和学习管理及后勤保障工作,出色完成“孔子新汉学计划”的培养任务。
(孔子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