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人才是怎样炼成的——厦大致力精英教育,通过多样化平台激发学生潜能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7日 来源:

【开栏的话】

明天,中国共产党厦门大学第十次代表大会将举行,它将明确厦大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任务和目标,以便更好地实现“在2021年厦大建校一百年时全面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力争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战略总目标。

在厦大即将踏上新征程之际,从今天开始的连续三天,我们带您回顾我们身边这所大学过去五年的成长。

今年4月份,厦门大学在92周年校庆典礼上首次颁发“陈嘉庚奖章”,它是目前为止厦大为学生设立的最高奖。

首届“陈嘉庚奖章”颁给两名学生,一名是在《科学》发表论文的研究生李阳,另一名是捐了两份造血干细胞的瘦弱女孩刘倩。

应该说,从这两位年轻学生的获奖信息上看,过去五年,这所大学追求的精英教育的理想一目了然——它一直致力培养这样的社会精英:既有高尚的理想,愿意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同时又有过硬的为祖国为社会服务的本领与才干,并能够脚踏实地。

研究生论文登上美国《科学》杂志

在科学界,美国的《科学》被公认为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研究成果能登上这份杂志,是每位科学家梦寐以求的事。

去年4月24日的《科学》上的一篇名为《从GSK3到TIP60再到ULK1的信号通道介导生长因子缺乏诱发自噬》,两位共同第一作者中的一位,便是李阳。当时,他是厦大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二年级学生。

这篇论文之所以会被《科学》看中,是因为它在研究“自噬”现象中取得突破。所谓“自噬”,就是细胞“自己吃自己”的本事。近年来,自噬已成为一个最前沿主流科学——科学家发现,自噬和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从癌症和神经退化型疾病(如帕金森症和俗称的老年痴呆症)到微生物感染甚至衰老。

这一研究成果还入选2012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它是由科技部评选的,同时入选的还有“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等。

不过,上周,李阳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在厦大,还有人比我更早“出名”。

李阳说的另一位“毛头小伙子”,便是厦大化学化工学院学生李根,他在大二时发现一种此前在国际上从未被报道过的会“发光”的硫银簇合物,2010年,这一发现以论文形式刊发在化学界顶尖学术期刊之一——《美国化学会志》上,大二学生李根为第一作者。

李根的指导老师王泉明教授说,这一发现最大的意义在于,给科学家研究世界又打开了一扇窗——“启发”更多的科学家对这一新物质进行研究。

不过,在李阳看来,鼓励本科生做科研其实只是一个表象,它的实质在于,大学越来越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它并不是限定学生只能成长为一个模样,相反的,它提供很多平台,让你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鼓励你自由地发展。

李阳说,他周围的同学,并非都是像他这样对科研感兴趣的,也有专注学习,也有热心社会活动,在这所大学里,他们都能各得其所。

厦大校长朱崇实说,我的理解是:如果大学能为学生成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把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他们的学习结合在一起,让他们自由地成长,把自己的潜能都充分地挖掘调动出来。如果有这样一个环境和条件,再加上好的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创新型人才就一定能够涌现出来。

瘦弱女生捐献两份造血干细胞

不过,“李阳们”还无法代表这所大学对精英教育的追求。

6月4日,厦大党委书记杨振斌放下手中的工作,特意赶去参加了一名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会。这名本科生名叫林威威,是厦大2008级自动化系的学生。

2011年,已经是大四学生的林威威被确诊患有脊索瘤,不得不申请休学,接受手术。厦大师生和社会爱心人士共为其捐款20余万元。

去年底,林威威返回厦大,参加因休学漏考的大学最后一门课程。4日,他带着论文再次回校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这时的他,身体的癌细胞已经转移,小便失禁,睡觉要挂尿袋。

听说此事后,杨振斌便预约参加林威威的论文答辩会。4日,他用实际行动力挺了林威威,也有人说,这位党委书记想用身边的典型来传递坚强、乐观的正能量。

厦大从不缺乏这类传递正能量的学生,也从未停止正能量的传递。

厦大材料学院大三学生刘倩是个体重才45公斤的娇小姑娘,也是一名独生子女。2011年,在一次义务献血后,刘倩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仅过了一年,她接到电话:她与一名患者的初选配型成功,问她是否愿意捐献?刘倩当即答应。

不过,在采集过程中,意外出现了:和刘倩配型成功、需接受捐赠的白血病患者体重超过65公斤,刘倩只有45公斤。体重相差悬殊较大。因此,刘倩需要同时提供两份造血干细胞才能满足需要。在准备采集第二份时,刘倩的生理周期来了,这时,医生有点犹豫了。但是,刘倩坚持要求继续。她最终完成了一人同时捐献两份造血干细胞的义举。

厦大学子成“感动中国”候选人

今年年初,厦大55名学生的名声传遍了中国——他们入选CCTV“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评选。去年夏天,这群90后大学生上街捡了半年的破烂,然后换成钱,自己动手,搬砖砌瓦,帮助贵州的山区小学建起一个篮球场和一间图书室。

这个群体成为今年“感动中国”榜上唯一的集体候选人,也是福建省唯一的候选人。对此,有些人觉得有点意外:对山区学生资助并不是新鲜事,他们凭什么上榜?

人们找到的答案是:这群90后的大学生,和大多数通过募捐的学生慈善不同,他们是身体力行在履行对社会的责任。

无论是“嘉庚奖章”,还是杨振斌在本科生毕业答辩会的出现,厦大都在传递一种信息:这所高校要培养的学生,不是简单地根据市场需求来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他的追求和理想要超越现实。

朱崇实说,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精英教育:我们要培养这样的学生,他们把社会利益看得高于个人利益,把长远利益看得重于眼前利益,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愿意脚踏实地去实现理想。

【数说厦大五年】

办学条件:新增办学用地3600多亩

●过去五年,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新增办学用地3600多亩,即翔安校区。翔安校区完成一期工程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已有8个学院整建制入驻;思明校区新建、扩建教学科研用房面积4万多平方米;漳州校区功能调整逐步推进,三大校区发展战略调整基本完成。

●年度教育事业收入从13亿元增加到33亿元,固定资产总值从27.1亿元增加到40.8亿元,仪器设备总值从8.7亿元增加到16.8亿元,图书馆藏书从456万册增加到762万册。

师资:新增两名中科院院士

●过去五年,新聘教师723人,其中94%具有博士学位,38.6%具有副高以上职称,91.3%为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

●选派430名中青年教师、党政管理干部和辅导员到境外高水平大学研修。

●新增2名中科院院士、6名双聘院士。

●新增5名“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8名“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16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10名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新增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对外:筹建马来西亚分校

●和29所世界排名前200名的高校开展教师互访、学生交流、科学研究等合作,其中包括17所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师生出国、出境交流人数和留学生教育规模大幅增长,层次不断提高。

●启动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建设,在五大洲与12个国家的知名大学共建15所孔子学院。

●积极筹建马来西亚分校,现已驶上建设快车道,预计于2015年秋季招生。

(原载于6月17日厦门日报第6版“回眸·跨越”——厦门大学第十次党代会系列报道1,记者佘峥 通讯员李静)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