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4月21日,2013年海峡两岸“大学的校园”学术研讨会(会前会)在厦门大学顺利举行。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来自台湾的台湾大学、高雄大学、中原大学、金门大学以及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建筑、城市规划学科的专家和学者。
本次研讨会一共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海峡两岸“大学的校园”学术研讨会的筹备工作、“大师面对面”系列讲座、学术沙龙、实地考察等。4月19日,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会务组在中华儿女美术馆召开了此次学术研讨会的会前会专家接待会议。会议就研讨论会的时间、地点、主题、单元组成及流程、会议LOGO设计及行程安排等诸多方面进行讨论、布属与安排。中午,与会的诸位专家为厦门大学首届建筑文化艺术节揭幕,并为本次建筑文化艺术节献上自己的“大师箴言”。
学术讲座大师面对面
18日晚上7点30分,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所长夏铸九先生就“现代建筑与都市计划的失败”和“现代建筑与市民城市的浮现”两个主题从社会角度对台湾建筑行业进行分析。夏铸九先生讲述了现代建筑与都市计划在台湾失败的故事。他讲到,这不同于世纪之初欧洲城市的现代运动——是美利坚盛世之下现代建筑与都市计划论述的移植——这是创造性破坏的台湾版本。夏老师富有深意的话语,让大家受益匪浅。
19日下午3点,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助理王伯伟教授做了题为“走向前沿和回归本源”的讲座。王伯伟教授分别从“回归大地”,“回归家园与社区”,“回归公共生活”,“回归质朴的语言”这四点详细解读了他对于“本源”的认识和见解,深刻而又直白,严肃而又生动,在场观众无不沉浸其中,被深深地吸引。王伯伟教授给同学们分享了他的设计心得和主要的设计理念和特征,并回答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鼓励大家多从事物的根本和历史的源头上思考问题,了解并重视我们的本土文化,增强自信,争取早日赶超国际水平。
学术沙龙智慧的碰撞
19日下午3点,本次活动的学术交流沙龙在厦门大学嘉庚三215会议室热烈开展。此次沙龙由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李立新主持,与会嘉宾有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徐雷、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所长夏铸九、台湾高雄大学工学院院长黄世孟以及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诸位老师。沙龙在一片轻松而热烈的气氛中展开,嘉宾们各抒己见、表达个人的观点与看法,十分活跃。其间,来自台湾中原大学的曾光宗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台湾建筑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黄世孟陈述了关于“老师对学生审美影响”的观点,江柏炜则强调文化对建筑艺术的渗透性,并提倡对高中生进行建筑文化熏陶的理念与实践。经过一番讨论,专家们与青年教师们在建筑学生的培养上达成共识——学校不仅要加强相互间的合作,更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对建筑学习的热情,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建筑观点,更注重建筑的内在。
学术考察实地采风
4月20日-21日,会务组专门组织诸位学者、专家们前往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群进行考察,分别是南靖土楼、云水谣古镇、塔下村。建筑造型独特的土楼、历史悠久且被台湾同胞附于不同寓意的“云水谣”、被誉为 “闽南周庄”的塔下村,形态变化多样的各式土楼、浙杭水乡模式单院式土木、砖木结构的吊角楼,以及相应人文自然风景让人大开眼界。接着,专家们对厦门市规划展览馆进行了参访。
4月22日,本次“大学的校园”学术研讨会前会在与会专家的道别声中圆满闭会。此次会前会是专门为即将召开的“大学的校园”学术研讨会热身,旨在增进海峡两岸高校相关领域专家之间的交流,提高研讨会的举办水平,进而促进海峡两岸开展更多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张胜仪 郑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