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学校召开2013年财务与审计工作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了2012年财务、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并对2013年度预算执行、财务及审计相关工作作了部署。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赖虹凯,校长助理、基建处处长张建霖,监察处、审计处、财务处负责人,各机关部处单位负责人,翔安校区管委会负责人,直属单位、资产经营公司、后勤集团负责人,各学院、研究院、科研平台和基地分管财务工作领导、财务一支笔、重大项目负责人及财务经办人员出席了会议。副校长韩景义主持会议。
会上,财务处处长廖青通报了我校2011年财务执行情况,并就我校2013年财务工作的重点进行部署。审计处处长袁新文介绍了我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关规定和工作重点。
赖虹凯强调,学校办学规模的发展扩大,各项教育经费的迅速增加,大大增加了学校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难度,也对财务和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赖虹凯就进一步做好2013年财务审计工作提出要求:一是要认真落实责任制,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二是要加强财务监管,健全合理的财务监管体系;三是要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严禁私设“小金库”行为;四要推进财务公开,各单位财务预算结算情况要每个季度向党政联席会报告,每学期向教职工代表大会汇报。五要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韩景义结合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校的实际情况,对财务审计工作提出意见。他希望各单位能发挥专业特长和优势,积极开源增收,争取政府及海内外社会各界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以审计整改为契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预算统筹,合理调控经费支出,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为科研项目执行提供保障。
(赖炜芳)
同步新闻:学校多举措鼓励学院“开源增收”
为了调动学院“开源增收”的积极性,从今年开始,学校将对部分项目“增收”实行配套奖励政策。记者从3月19日召开的学校2013年财务与审计工作会议了解到,学校给予的奖励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学院事业发展,为了调动学院教职工的积极性,可以按照合理的比例将配套奖励资金用于劳务福利支出,具体额度和比例须报财务处审批。
据介绍,配套奖励分捐赠配套奖励、科研经费奖励和培训增收奖励三类。其中培训增收奖励主要针对继续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和国际学院的教学服务培训。对学院向社会各界积极争取的符合教育部捐赠配套条件的捐赠收入,学校给予50%的配套奖励。对学院(研究院)科研经费实际到账数比上年净增的部分实行分段奖励,其中,低于任务数的部分按5%比例给予奖励,超过部分的按10%比例奖励。
学校对学院“开源增收”的鼓励,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学院经费管理自主权进一步扩大,也要求学院财务责任进一步强化。为了推动财务公开,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今年开始,所有学院(研究院)年度预算、决算报告都必须经学院党政联席会研究批准通过,并在全院公开,力求在“加强预算、加强统筹”中,实现事业发展规划与资金配置的有机结合。
副校长韩景义表示,资金奖励政策旨在调动和发挥学院的积极性,鼓励学院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积极争取各类社会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学院事业发展提供保障。只有学院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校的发展才有后劲。韩景义强调,在“开源”的同时,还要树立“勤俭办学”的理念,坚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实现开源与节流并举。
(赖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