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法学院蔡从燕教授研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9日 来源:

随着要求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与国际法治的呼声日益强烈,以及新兴大国的逐步崛起,从国际法的角度建设性地处理大国问题日益凸显其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作为新兴大国的中国来说尤其如此。近年来,法学院蔡从燕教授立足于中国国家身份发生重大变迁的现实,试图在进行理论提炼的基础上,倡导构建解决大国问题的法律方案,取得了重要进展。他撰写的两篇长文分别被两份中英文权威学术刊物发表或接受发表,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

其一是《国际法上的大国问题》(载《法学研究》2012年第6期)入选“2012中国十大影响力法学理论研究成果”。2013年2月26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与《检察日报》社、《人民检察》杂志社、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属正义网共同开展的年度法治发展综合评估项目在北京召开首份评估结果发布会。十大影响力法学理论研究成果的评估标准是:在本年度对中国法治建设具有一定影响的法学论著,具备思想性、权威性、创新性。其他九篇(部)论著的作者包括中国人民大学韩大元教授、杨立新教授和刘俊海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马怀德教授、武汉大学李龙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高铭暄教授、北京大学陈兴良教授、中央政法委中央司改办副主任及政法研究所所长黄太云以及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学成。蔡从燕教授是入选的惟一一位“70后”学者。

针对蔡从燕教授的论文,组委会公布的推荐理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文章正是我国国际法学者朝此方向努力的成果。正确地理解国际法上的大国问题,对问题的解决具有全局性与战略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大国的‘特权’和‘义务’,并研究了‘国际法如何约束大国行动’,进而阐述了国际法的限度和弹性。”

其二是《新兴大国与21世纪的国际法》(英文)由《欧洲国际法学刊》(EJIL)接受发表。该文的价值不仅在于作者对具体的国际法问题提出了独立见解;更重要地,它是国际法学者首次从一般国际法的高度讨论新兴大国的崛起对于21世纪国际法律秩序的影响,从而提出了国际法研究的一项新议程。该文选题得到同行评议人的高度赞赏。在此前在纽约、旧金山以及北京举行的学术会议或论文报告上,该文初稿引起了多位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中国的国际法学者的浓厚兴趣。

由欧洲国际法学会主办、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EJIL是国际法领域的权威学术刊物,在各国国际法学者中享有崇高的学术声誉,许多权威国际法学家对其赞誉有加。自EJIL创刊以来,只有约10%的论文作者来自非欧美国家。迄今为止,EJIL发表了两篇由中国学者撰写的论文,两篇论文的独立作者和第一作者现均为教育部长江学者。蔡从燕教授将是第一位没有在西方接受法学教育而在EJIL发表论文的中国学者,该文也将是EJIL接受发表的第一篇以中国学术机构为独立署名单位的论文。

蔡从燕教授的这两篇论文是其在执行2011-2012中美富布赖特研究项目并经遴选担任纽约大学法学院“全球研究人员”期间完成的,是作者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及厦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的研究成果。

(法学院)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