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八……一、零”,3月31日20:30,厦门大学自钦楼二楼多功能厅内,喧闹的人声随着灯光暗下的一瞬安静下来。一场由校团委、厦门晚报联合主办的2012“地球一小时”厦大音乐公益晚会在自钦楼学生活动中心举行,活动以“关闭一个开关,打开一扇心门”为主题,让参与者在黑暗中静心体验,亲身参与环保低碳行动,度过难忘的夜晚。
为了保证音乐会的顺利进行,会场布置工作与彩排从下午两点就已经开始。会前,一个别出心裁的设计带给前来参与者一个小小热身,在会场门外的一面绘着城市高层建筑的展版上贴着的张张黄色便签,代表着亮着灯的窗户,参与者进场前需要上前撕下一张,并写上自己的环保宣言。每位到场者都有一把手摇电筒,摇动手柄为电筒充电,用作晚会中的辅助照明工具。“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环保家”,这是今年全球“地球一小时”的主题,关闭一个开关,多么简单的动作,这一刻的你就是自己心中的环保家。
一场不插电的音乐会
悠扬的“观鸟会”自然音乐响起,黑暗中,一束束摇动的光,散出的微弱光线并没有妨碍晚会的进行,却营造出一种别样的朦胧美感。不插电是晚会一直坚持的理念,主持人说道,在这样的一个小时内,远离技术的电光,感受有限的光明,回归人类对自然的敬畏。
既是音乐公益晚会,那么,如何以音乐的名义将环保进行到底呢?用自己歌声,主持人这样说道,不借助音响话筒,仅凭我们的声音,让音乐走向自然原始的状态。黑暗中,我们学校的陶埙陶笛协会、雅风民乐社带来精彩的表演。古筝伴奏下的霓裳羽衣,悠扬古朴的陶笛演奏,整场晚会在“不插电”的状态下,无论是钢琴、古筝、手鼓,还是歌声,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悦耳依旧,更多了份直抵心灵的力量。
一段埙曲独奏后,灯光打开,晚会结束。而现场的观众似乎还沉浸在刚才的黑暗与音乐带来的美好意境中,会场弥漫着意犹未尽的味道。在将自己的环保宣言贴到舞台的绿树背景墙上时,很多人表示,明年今日,此时此地,还会与大家一起分享这难得的一小时;他们希望这些环保心愿能长出叶子,使绿色绽放。
一个将环保进行到底的厦大
改变比思考更有效,行动比口号更重要。近段时间,校团委和各院团委也积极组织“地球一小时”的主题系列活动。正是通过开展“地球一小时”活动,给广大同学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自己能为环保做些什么?如何建设校园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周,各院团委积极在校内开展系列活动,倡议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环保主题,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许多学院通过海报、宣传单等形式普及节能环保知识;有的学院组织志愿者到教室去关掉无人教室的灯,有的学院组织进行宿舍熄灯节电,他们都在通过一个小小动作,让同学们一起参与倡导低碳的生活生产方式。
而在31日活动当天,数学科学学院团委结合学院“阳光工程,健身计划”活动,组织2009级本科生以环校长跑的特别方式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号召,沿路喊着嘹亮的口号——“低碳生活,健康长跑;走出宿舍,远离电脑”,宣传健康的生活理念,织就了当晚校园内最独特的风景线。学生社团联合会、研究生会、许多班级也都自发组织各种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广大同学都体会到建设文明、和谐、美丽的校园需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团结协作,节约能源,倡导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共同维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参与公益音乐会的一名社团联合会的同学表示,我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将在今后举办一系列活动以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只要持之以恒,环保事业就能薪火相传,我们青年学生也将承担起环保责任;熄灯仅需一小时,环保不止这一步,我们学生组织可以再更大范围内传递环保、低碳的生活理念。还有很多同学将“地球一小时”的环保理念用手机短信传达给家人、朋友等,邀请更多人参与到此项活动中。
我校团委副书记葛郝锐全程参与了活动,并对此次活动予以高度评价,他说,“地球一小时”活动,就是号召每个人承担责任,从我做起,参与行动,用实际行动倡导资源节约,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环保理念,追求低碳生活,建设绿色家园;在厦门大学的校园里,就是有这样一批有责任感的青年学生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动并影响更多的身边同学亲自参与到能源节约行动中,吸引、触动更多人参与、体验、支持环保,并把环保、低碳的理念融入自己的生活。
在音乐会举办的同时,芙蓉湖畔的圆形广场上,“孔子学院地球一小时”晚会现场如火如荼。厦大学生用自己的热情与方式,将“地球一小时”进行到底。
(厦大青年宣传中心 杜雪 刘旻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