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午,中国与全球资本市场风险管理论坛在科学艺术中心三楼报告厅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经济学院EDP中心承办,经济学院院长助理郭晔担任主持。与会者800余人,包括经济学科的院系领导和广大师生,国际资本运作总裁班一、二期学员。
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经济学院与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洪永淼致开幕辞。洪永淼首先对本次论坛的全球金融形势背景做了简要分析。过去近五年,风险管理与监管机制不足带来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接连发生。从美国的住房次贷危机,到最近的美国国家主权债券被降级和席卷欧洲大陆的欧元债务危机,都可谓是触目惊心。这几年的经济、金融危机,其影响之广,持续时间之长,从某种意义上不亚于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在这种大背景下,不管是发达国家的美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政府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正在纷纷增加或者强化风险管理部门以及金融监管机构,在制度上加强对风险的监控。从学者到政府的决策者到投资人,大家都在反思这场金融危机的原因,正在深化对金融风险与风险管理的认识。他还补充道,国际上有一些知名的学校正在更新或增设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课程与培训。他认为,作为中国大陆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学、金融学教育与研究重镇,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举办这次国际论坛,其目的就是要把国际上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传播到中国,并与大家一起探讨金融危机与风险管理的防范以及应对之道。洪永淼对此次应邀前来的三位海外金融名家——KMV公司创始人欧德里希·瓦西塞克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风险管理研究所所长段锦泉教授和美国瑞迪安资产保证公司资深副总裁范希文博士表示欢迎和感谢。他介绍称,这三位国际知名学者和金融行业资深行家既有深厚的经济金融理论素养又有丰富实践经验以及政策研究经验,他们分享学术观点与从业经验时,一定会给在场师生带来新的观念、新的视野以及新的讯息。
第一位演讲嘉宾是欧德里希·瓦西塞克博士。瓦西塞克博士是KMV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穆迪KMV公司的特别顾问。在其早期职业生涯中,他曾担任富国银行(Wells Fargo Bank)管理科学部门副总裁。瓦西塞克博士一直从事于数理金融的相关研究工作,特别是公司、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的数量模型开发。他提出的为业界广泛采用的KMV结构性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是目前国际金融界最为流行的两个信用风险模型之一,全球排名前50的银行中有70%使用此模型。瓦西塞克博士在此次论坛中,以KMV公司的建立、发展经验为大家介绍信用评估模型考虑的关键因素及其应用。
随后,新加坡国立大学风险管理研究所所长、商学院“和发”金融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段锦泉教授围绕如何用“公共产品”的观念进行信用评级改革作了精彩报告。他以诙谐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在场听众叙述了这种创新型评级模式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他于2009年提出用“公共产品”的观念进行信用评级改革,并采用类似维基百科式的信评模型开发。已实现的研究成果包括对亚洲、北美洲和欧洲三十个经济体,超过二万八千家上市公司,进行每天修正的违约概率预测。段锦泉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金融工程和风险管理,尤其在GARCH期权定价理论上做出了杰出贡献。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之前,段教授曾先后受聘于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和麦吉尔大学。
最后,美国瑞迪安资产保证公司资深副总裁兼风险分析与模型部董事总经理范希文博士带来了题为《去杠杆化背景下的美国信用市场》的演讲。作为来自美国华尔街的资深高管,范希文博士参与管理总额近800亿美元的固定收益资产,包括信用衍生品、结构性金融产品、公司债券和市政债券等。同时,他还兼任该公司投资及储备委员会审议委员和金融模型审查委员会委员。范希文在美国的金融业界有多年实战经验:曾任法国巴黎国民银行北美对冲基金业务部(前身为苏黎世资本市场)信用风险总监,负责对对冲基金产品、结构性金融产品、市政债券交易以及基金的基金等方面的风险监控;还曾在瑞迪安公司全球结构性产品部担任共同总经理,负责结构性金融产品的交易,包括信用违约调换(CDS)、CSO以及其他金融衍生产品和结构性金融产品。范希文根据自己丰富的从业经验,为在场的广大师生详细阐述了金融杠杆在美国经济中的作用,以及杠杆贷款和次级贷款对美国信用市场产生的影响。
(潘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