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就读什么学校,家是哪里的?”
“适应厦门的气候吗?”
“在饮食和住宿上有什么困难?”……
这是材料学院学工组走访新生宿舍的对话。9月10日、11日,学院党委副书记黄辉和党务秘书、兼职辅导员杜超先后走访了学生公寓海韵1、3、15和芙蓉7等楼栋,这里住着材料学院2011级研究生新生。每到一个宿舍,黄辉就和同学们拉起家常,一个个贴心的问候一下子拉近了距离,宿舍的水电、海韵的交通、科研的压力等问题也随之一一化解。走进部分宿舍,同学老师们围在一起,开起了小型座谈会,第一次见面的氛围甚是热烈。
“心”理素质拓展——开启破冰之旅
为了进一步消除新生刚入校的陌生感,加强新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意识。9月12日下午,在自钦楼二楼多功能厅,所有的研究生新生围成了一个大圈,在校心理咨询中心赖丹凤博士的引导下,开启了“破冰之旅”。游戏“家乡地图”让同学们找到了自己了同乡;游戏“生日线”让同学们在出生时间上亲密接触,游戏“当我们同在一起”让同学们学会了更好的配合,优美的“华尔兹”让同学们发现了接触之美……不知不觉,现场的氛围活了起来,微笑成了大家共同的主题。同时,恰逢中秋佳节,学院精心准备了会饼。通过博饼,同学们以饼会友,欢度中秋。
悉“心”教育——提升科研意识
9月13日上午,材料学院在嘉五305举行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党委书记王康平、院长刘兴军、党委副书记洪秋霞、副院长冯祖德、系主任任磊教授、教师代表孙志梅教授、团委副书记袁国柱以及辅导员、教学秘书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黄辉主持。
刘兴军开门见山,首先就谈了对创新人才的五个要求:一是对待研究工作要认真严谨;二是要刻苦学习,做实验之前深思熟虑;三是对于意想不到的现象要及时抓住;四是不要盲目听信导师权威;五是不要盲目相信课本;一下子就把学院对研究生的定位亮了出来。接下来,王康平鼓励同学们要学会做人,注重心理健康,并适应多个角色的转换;要学会做事,不断的培养自身的工科意识,培育科研能力;更要学会生活,努力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锻炼情商,增强个人的幸福感。教师代表孙志梅也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当天下午,黄辉和研究生教学秘书苏婵分别就研究生的党建、安全、选课、培养与管理等具体环节做了进一步的说明。
材料学院十分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周”,扎实将“育人为本,服务学生”对工作目标体现在育人教育全程。特别是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大大拉近新生与新生、新生与老师、新生与学院的心理距离,是学院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重大创新,对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学院学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