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上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急诊综合楼顺利竣工。这是市委、市政府“十一五”期间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也是全市公共卫生体系重要配套工程之一。
社会快速发展 亟需高质量急诊医疗服务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第一医院门急诊综合楼于2008年10月顺利开工。这是我市第一座独立的急诊大楼,也是我市确立建设国内一流的医疗急救体系的一项重要部署。门急诊综合楼总建筑面积3.06万平方米。共18层,地下3层,地面15层。其中地下2层为停车场,可供停放120余部车,-1至5层为急诊部,6至15层为病房。急诊部用房面积从原来的2000平方米扩大到14000平方米,抢救室面积扩大10倍(原来是50平方米,现在是500平方米)。
急诊一站到位 达到全国先进急诊水平
该大楼严格参照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急诊流程设置,楼内配置了急诊预检分诊处、诊断室、抢救室、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等多个部门,各种辅助检查设备一应俱全。建成后,患者在同一楼内可享受真正意义上的“急诊一站式”服务,特别是急危重症患者的检查、诊断、抢救、监护、治疗、手术等都可在同一地点完成,实现急危重症—抢救— ICU (急诊病房) 一体化,从先前的“患者被推着四处做检查”改为“医生围着患者转”。不仅使急危重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又为急诊医护人员提供科研、教学、临床提高的机会, 同时也解决了跨科疾病住院难的问题。
分区就诊取代分科就诊 急诊模式与国际接轨
第一医院门急诊综合楼的建成,也标志着第一医院急诊模式从分科就诊到分区就诊的转变。改变了同一病人在急救过程中须由多位医生重复检查的现状。急诊大楼将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抢救区”、“危重病就诊区”、“普通区”三个区域进行救治。大楼投入使用后,第一医院急诊部将以多专业、跨学科为发展方向,把中心打造成全国一流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急诊医疗救治中心。
(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