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台湾成功大学教授王伟勇教我校学生用闽南语吟诵诗词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1日 来源:

7月8日至13日,台湾成功大学著名教授王伟勇先生在我校本部和漳州校区分别举行五场闽南语吟诵讲座,教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学习吟诵古典诗词,部分教师参加了讲座。吟诵本是旧时代文化人的日常必修课,今天竟成了绝响。王教授精彩绝伦的吟诵唤醒了听众对古老传统的追忆,不少同学说:“古典诗词原来还可以这么学习的”。他们用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喝彩声报答王教授的独特奉献。

王教授分中国古典诗词的唱读为“诵”、“吟”、“歌”、“唱”四种。“诵”就是抑扬顿挫地读出来;“吟”就是用喉咙的声音吟哦出来;“歌”就是按平仄四声去行腔;“唱”就是以音乐为准的歌唱。王教授以唐人诗《清明》、《枫桥夜泊》为例,分别用诵、吟、歌、唱四种方式唱读这两首诗,让人十分清晰地把握了四种方式的区别,一下子引起了同学们对古典诗词唱读的兴趣。

王教授随即以唐人诗《静夜思》、《登鹳雀楼》、《出塞》、《凉州词》为例,要求同学们分辨四声。他用一首顺口溜说出四声的区别,所谓“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列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这就让人很容易把握。然而令人吃惊的是:王教授对于在今天普通话中完全消失的入声字竟能一一确切地指出来,这一点就令人望尘莫及。王教授是福建惠安人,自小在父辈影响下学习吟诵,又长期参加台湾诗社的吟诵活动,所以很会辨别入声字。如《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教授指出其中“白”、“入”、“欲”、“目”、“一”都是入声字,都是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不注意这首诗有5个入声字,吟诵就会乏味。在明确四声的读法之后,王教授开始教我们如何依字声行腔,先是反复示范,又逐字逐句地教。他这样做就是要同学们感觉到四声的不同表现力,掌握其要领,再去吟诵其它的诗词。

用闽南语歌《将进酒》、《春江花月夜》是王教授的绝活。我们以前在开学术会议的时候偶尔能听到教授歌这两首诗,这次讲座我们详细地跟着教授一遍又一遍地学习,真想把他的绝活学过来。因为听众中有不少同学不懂闽南语,王教授又用普通话教我们歌,让人感受两种语言在吟诵的过程中带来的韵味有多么大的不同。闽音保存了不少古音,更切合古时的吟诵。在具体歌的过程中,教授要求我们注意声情,就是要求我们把诗的内涵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如《将进酒》,一说是李白三十多岁时候的作品,一说是五十多岁时候的作品,他赞成是李白三十多岁时候的作品这一说法。他分别用豪迈和沧桑两种声情去歌,让人感觉到三十多岁和五十多岁的李白的不同心境。教授说他首次在大陆用沧桑的声情歌《将进酒》,这对于听众来说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同学们学会了依字声行腔后,王教授又教同学们学习套调吟诵。所谓套调就是用不同的腔调去吟诵同一首诗。调有“天籁调”、“歌仔调”、“闽南调”、“宜兰酒令调”、“鹿港调”、“长干调”等等,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教授强调说,套调吟诵要特别注意声情,不能乱套。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学们跟着教授共学会了29首古典诗词的吟诵。临近课程结束时,教授要求同学们吟诵所学过的诗词,每合格一首,教授就在黑板上该诗题词调前打一个钩。教授身着唐装,温文尔雅,见面向同学们问好,又要求同学们向他问好。上课不看讲稿,不用多媒体,诗词随口就背。他的授课有很强的互动意识,又绝不漠视一位听众。教授已近60岁,仍天南地北地奔走,教中外听众吟诵古典诗词。教授对我们说:他乐意这样做,因为对中国古典诗词由衷的热爱在支持他。

(中文系 刘荣平)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