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我校成立“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4日 来源:

6月25日下午,厦门大学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成立典礼在南光一101报告厅举行。典礼由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嘉明教授主持。

陈嘉明教授介绍了中心成立前的各项筹备工作以及中心研究团队的系列成果。首先,该团队成员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光明日报(理论版)》、《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电子学报》、《心理科学》、《宗教学研究》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获得数十个国家课题、省部级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金课题等,出版了大量的专著,主要代表作有《知识与确证——当代知识论引论》、《认知逻辑导论》、《意义的转绎:汉语隐喻的机器理解》、《知识与语境——当代西方知识论对怀疑主义难题的解决》等,此外,还有大量正在进行中的课题和翻译项目。其次,培养了一批年轻的知识论学者。在当代西方知识论研究方向,已培养出8位博士生,5名在明后两年即将毕业,形成了良好的学术团队。曹剑波副教授就是在此方向培养出来的佼佼者,他在当代西方知识论中的怀疑主义难题上的研究在国内学界独占鳌头。方环非副教授在可靠主义研究方面已崭露锋芒,郑伟平助理教授在信念论已崭露头角,博士后楼巍在维特根斯坦知识论研究已是蓄势待发。这些都为中心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周宁教授、厦门大学哲学系主任曹志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谢地坤研究员分别发表讲话,他们对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对该中心的未来发展表达充分的信心和期待。出席此次典礼的还有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刘泽亮教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主任张有奎副教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任助理欧阳锋教授等。在成立仪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谢地坤、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王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徐向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孔明安研究员分别作了《从知识及力量谈起》、《关于经典的研读问题》、《关于当代知识论若干问题的思考》、《扩展知识论研究的视野》等精彩的学术报告。

我校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的成立有着重要的意义。知识论是国际学术研究的热点,但国内对知识论的研究却还不够充分。比如知识论课程已是美国高校的通识课程,但在国内,除了北大作为通识开设知识论课程外,其他高校均未有这一做法。就国内知识论研究的总体情况来看,有两方面是值得注意的。第一,国内高校专门的知识论研究机构还不是很多。第二,与知识论紧密相关,认知科学在国外早就成为一个热门学科,一直很受重视,而认知科学又与人工智能相关,可以进行两者间的交叉研究,从而拓展一个崭新而广阔的研究空间。作为国内的知识论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嘉明教授在该领域的影响广泛。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曾把他的著作列为“知识论”课程的唯一中文参考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周昌乐教授长期从事人工智能及其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艺术认知、人工智能等方面独树一帜。此外,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带头人与主要骨干多数有留学国外的学术经历,其研究课题在学术上具有互补性和密切关联性。陈嘉明教授、周昌乐教授、郑伟平助理教授等都曾在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等从事过学术研究与讲学,这直接有助于提升研究人员的素质与理论水平。同时,英、德等多语种上的语言能力对第一手外文资料的掌握及跟踪国际学术前沿动态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在具体研究工作中,本方向梯队成员形成了课题领域的交错网络,从而使知识论研究、分析哲学研究的视野更为宽广。

因此,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将在拓展知识论研究、深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首先,加强了厦门大学哲学系知识论研究与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认知科学研究的合作。通过这种跨学院、跨学科尤其是文理交叉学科的合作,使得该中心的兼容性大大提高,既为中心的未来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拓展了知识论研究的纵深度。其次,依托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这一平台,进一步加强我校与国内其他重点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通过中心的积极努力,已经汇集了包括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一大批高水平的学者队伍,形成学术研究的合力作用,凝聚力空前加强。最后,明确了未来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向。在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中心将积极主动地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加强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合作,努力打造具有高水平的重大学术成果平台。

(哲学系 郑辉军)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