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我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培训班首场报告开讲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5日 来源:

在如今大学生几乎100%上网的情况下,网络将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工作带来怎样的改变和冲击?5月14日,教育部思政司网络处处长李永智在校表示,在网络无处不在、我们和网络“缠绕”地越来越紧密的今天,高校辅导员应具备一定的网络素养,成为网络达人,善于用网络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打交道”、做朋友。

当天,作为我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培训班的首场报告,李永智带来了题为“天罗地网——网络环境下辅导员工作的挑战与机遇”的报告。这也是自2009年我校召开辅导员队伍建设会议以来举办的第四期辅导员“工作实务”培训。

李永智说,不管你愿不愿意,当今时代,网络无处不在,我们已不由自主地身处在网络环境之中,我们的工作、生活、思维方式、价值观,甚至我们的生存方式,都和网络“缠绕”地越来越密切,“网络在切实地改变着这个世界。在这个时候,任何一个社会群体或者个体,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网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当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也不能“独善其身”。面对这种挑战和机遇,李永智说,辅导员要想在工作上不被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网络素养。“这就像你的学生都下了海,而你还在岸上,这样肯定是管不好他们的。”

但他同时也提醒,对辅导员来说,网络虽然很重要,但工作关键还是在网下、在平时,也就是说,“不是等出事之后再考虑怎么用网络去解决,而是平时就要用网络去防止出事,即积极地在网上和学生加强交流,建立自己的影响力和信任度,成为网络达人。”

他举例说,如果辅导员老师平时就不上网,出了事你在网上发个言,恐怕没有人知道那是你发的言,也没人去看,而且学生对你的看法和建议也不信任。反之,如果平时辅导员老师就经常上网发言,学生知道你每天都在发言,在写日志,在写微博,平时就隔三岔五地来看,而且平时你发表的观点总是及时正确的,那么就会建立学生对你的信任感,等到真正有事的时候,他会首先想到,“看看我们辅导员对这件事怎么看”,这时你的观点就在正面给了他引导和影响。

讲座中,李永智还为在场的250多名专兼职辅导员提出了五条工作建议:一是细致周密地做好网络舆情工作;二是积极主动地建设自己的网络阵地;三是系统持久地形成网上舆论影响力;四是推动和规范辅导员博客(微博)建设;五是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自约束体系。

据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我校今年上半年辅导员工作培训的重点内容,此次讲座后,学校还将陆续开展七场相关培训,含专题讲座、汇报交流、讨论总结等内容。

(宣传部 李 静)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