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成功举办2010“中文有戏”演出季后,2011年恰逢厦门大学九十华诞,为此,在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教务处、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的共同指导下,2011“中文有戏”演出季隆重推出,以丰富的戏剧戏曲影视作品为厦门大学90年大庆献礼,全面展示厦门大学培育学生多方面才华的实绩。
今年的演出季继续以“中文有戏”为主题,既说明中文系每年产出大量的戏剧影视作品,也表示中文是一个有前途的专业,而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表达的是,有如此之多热爱艺术的人们投身艺术领域的创作,中华文化在全世界一定“有戏”!
演出季自4月28日开幕,为期12天,上演了8台9场以厦大中文系学生为主创的大戏。剧目题材丰富,既有新鲜出炉的原创校园戏剧——07级中文系的毕业大戏《东方三次方》、09级中文系原创话剧《天剩我才》和中文系原创实验话剧《斯德哥尔摩》,也有对经典剧目的重新诠释——美国剧作家桑顿怀尔德的经典力作《我们的小镇》和多次排演的校园精品话剧《日租房》(第四届福建省艺术汇演获奖作品),还有致力于弘扬传统曲艺的“南强雅韵”精品工程——《南强雅韵·博乐相声大会》和《南强雅韵·京剧专场》等戏曲曲艺专场,在剧目方面可谓原创与经典、先锋与传统并举。
此次演出季的剧目不但内容丰富,形式也十分多样。作为此次演出季开幕演出的《南强雅韵·博乐相声大会》不仅是“中文有戏”演出季的新增元素,也是厦门大学的首次相声专场演出,堪称专业的表演让观众在欢笑中领略了传统说唱艺术的独有魅力。整场演出时长近三个小时,观众毫无倦意,纷纷要求返场和加演。《南强雅韵·京剧专场》荟萃了脍炙人口的经典折子和唱段,集中展示了厦大师生在国粹京剧表演上的实力。其中折子戏《三堂会审》令人印象深刻,来自泰国的留学生、08级戏剧戏曲学硕士生杨如意反串演出女旦苏三时,在一个小时的表演中有长达四十多分钟的跪唱,表现出相当的艺术功底,获得了观众一次又一次的热烈掌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文有戏”2011演出季从前期筹备到制作演出,从台前到幕后,得到了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教务处、研究生院等各个部门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他们关注演出季的每一场演出,并多次到演出现场观看学生们的演出,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意见。2010年演出季结束后,校长朱崇实即指示学校相关部门为学生们提供更好更先进的影视制作设备,使2011年演出季得以有校园DV作品,《君子好“球”》等十一部DV剧已经在厦门卫视播出,这也为来年学生拍摄毕业电影做好了积累。朱校长还透过各种渠道表达了对演出季的关注与肯定。副校长邬大光亲临建南大会堂为演出季致闭幕词,他高度评价“中文有戏”演出季在厦门大学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并祝愿未来演出季更“有戏”,厦大更“有戏”!
8台大戏的成功上演是厦门大学师生通力协作的结果。不仅同学们在这项集体活动中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师生之间彼此的感情也得到增进,也增强了全体师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为了节约演出成本,几乎所有的服装道具都是师生们买回材料自己动手做出来的。毕业大戏《东方三次方》令人赏心悦目、大为赞叹的舞台装置、道具、服装也都是学生们一点一点、不眠不休地赶出来的。
此次演出季还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如福建省京剧院为了支持《南强雅韵·京剧专场》的演出,特地派了几位服装师将演出所需要的全部戏服从福州专车送到厦门,老师们还认真教学生们如何穿服装,让学生们了解了不少戏曲服装方面的知识。京剧专场演出完后,省京剧院的老师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回福州进行自己的演出。令人感动的是,省京剧院的老师们表示:厦大学生的京剧表演水准之高让他们非常惊讶,以后他们不仅要邀请厦门大学的学生去与他们团专业演员合作演出,并还要指导学生们参加高水平的戏剧戏曲比赛。
2011演出季继续了两岸共同制造校园戏剧的佳话。来自台湾的几位博士生在2010演出季从筹备到制作担当重任,尤其是《日租房》的导演林显源,他原是台湾的歌仔戏演员,在台湾有多年戏曲表演和教学的经验,他与同样来自台湾的戏剧戏曲学博士生刘颖灏、陈孟亮、康素慧一起为2010演出季的顺利进行做了大量工作,培养了一批演员和其他工作人员,为2011演出季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他们深入到每一个剧组进行细致入微的指导,2011演出季每一台大戏的精彩纷呈与他们的倾情付出是分不开的。《我们的小镇》女主角朱杅同样来自台湾,她本科就读中文系,现为新闻学院二年级研究生,她的表演清新脱俗,受到观众的热烈赞赏,她和整个“小镇”团队配合默契,是两岸学生感情亲密无间的一个最好的见证。为了让演出达到完美动人的效果,朱杅的妈妈不仅特地将自己当年结婚时所穿的婚纱从台湾带来给女儿在婚礼一场使用,她还来到演出现场为女儿加油。
长达12天的演出季在校园与社会上均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吸引了大量观众到建南看戏。多场演出观众达到两、三千人,毕业大戏演了两场,场场爆满。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出季还吸引了厦门地区其他高校的许多同学前来观摩,他们对明年的“中文有戏”演出季充满期待,并表示希望有机会参与其中。每场演出结束之后,均有许多观众主动向工作人员询问相关活动安排,并与主创人员进行交流。演出季进行到一半时,就开始有公司与演出季总策划进行商演洽谈,还有多种高层次、专业性很强的比赛组织单位邀请人文学院推荐剧目参加比赛。“中文有戏”演出季不仅在校园中引起热议,更在社会上掀起了赏戏、创作热潮,使校园戏剧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成为可能。
除了获得观众的热烈反响与认可之外,“中文有戏”2011演出季也引起了各级媒体的极大关注。厦门卫视对此次演出季进行了多方位的跟踪报道,《厦门日报》、《厦门晚报》、《厦门商报》、《海峡导报》、《东南早报》、《厦门大学报》等平面媒体也做了一系列的相关报道,还有多家颇有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如新浪、腾讯、台海网等,也对此次演出季给予充分关注,《到建南看戏去 厦大中文系演出季今晚正式推出》、《舞台剧纪录片相声齐上阵 厦大中文系演出季今年更“有戏”》等相关报道在网络上被大量转载,甚至还得到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新闻媒体《中国教育报》的主动约稿。
人文学院在教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一直积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创作才华与创作实践相结合。“中文有戏”演出季既为全校学生提供锻炼实践的机会,又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