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J.Georg Bednorz谈超导发展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8日 来源:

4月6日下午,曾获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J.Georg Bednorz教授莅临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在主楼一楼报告厅与同学们分享了在超导领域的研究历史与自己的研究成果。校长助理,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巧萍,校区管委会副主任黄田出席了报告会,报告会由我校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特聘教授王瑞方主持。

Bednorz教授所研究的高临界温度超导电性是凝聚态物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自从发现超导电性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超导技术有广泛应用的潜在价值,世界各国花了很大力气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但是超导转变温度太低,离不开昂贵的液氦设备。所以,从卡末林-昂内斯的时代起,人们就努力探索提高超导转变临界温度Tc的途径。

演讲中,Bednorz教授与同学们分享道:在早期长达数年的研究中,他一直注重于超导领域的常规路径——寻找导体或者半导体在超低温环境下的超导电性,但结果并不理想。当他发现一些常温下的非导体在高临界温度下有明显的超导电性后,就开始专注于寻找一下常温下导电性并不理想的氧化物做实验,最终意外地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了La-Ba-Cu-O的Tc在35k左右时,导电性就会急剧上升。在多次实验得到难以置信的相同的结果后,教授开始尝试更多的氧化物。他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委员会的认可,获得了198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此之后,Bednorz教授并没有停下脚步,他继续探索,并发现了更多的高临界温度的超导材料,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收获了颇为丰厚的成果。在主讲完成后,Bednorz教授留给现场同学近半个小时的提问时间,同学们获得了较多的提问机会和满意的答复,教授也回答一些关于他的学业、超导领域和近期研究方面的问题。最终,讲座在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中结束。

J.Georg Bednorz教授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取得固体物理博士学位。1987年,因发现高温超导电性,在超导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与瑞士物理学家K.Alexander Muller共同获得了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任IBM苏黎世实验室教授。

(漳州校区学生记者站 陈昆 刘友智)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