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台大原副校长彭旭明院士演讲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8日 来源:

4月7日下午,化学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庆祝厦门大学建校90周年校庆论坛之原台湾大学副校长彭旭明院士的演讲将在此举行。

讲座由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副院长江云宝主持,演讲开始之前,副校长孙世刚首先致辞。他对彭教授莅临厦大,参加厦门大学建校90周年和化学化工学院院庆表示欢迎,同时强调,在场的同学有机会聆听和分享彭教授的演讲必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一定会激发大家更多的学术热情。孙世刚还对彭旭明教授的学术背景做了基本介绍。

彭院士甫一上台,先对厦门大学的90华诞表示了祝贺,并幽默风趣地对比了厦门大学和台湾大学校徽之间的差异,也感谢值此厦大校庆,能让他在共襄盛举的同时,见到许多老朋友,又认识许多新朋友。之后,彭院士就进入演讲的正题,报告的题目是Nanoelectronics:Molecular Metal Wires and Related Molecular Materials(纳米电子学:分子金属线及相关分子材料)。

这是一场非常专业的报告,彭教授用详尽的理论依据、实验结果和大量的分子结构模型让同学们对金属有机络合物有了全新的认识,他和他的课题组,通过不断地研究探索,合成了世界上最细的金属线,即一维单原子金属线,这些链状配合物在导电、磁性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功能性和化学研究内涵,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性研究领域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演讲过程中,为了帮助同学们加深印象,彭教授还通过宫殿庙宇的雕龙画柱来比拟螺旋结构,引起会场一阵掌声。

演讲最后,彭教授向大家展示了一系列图片,在台大新落成的化学楼内,高高悬挂着同事学生们为庆祝彭教授六十岁生日而比照他们研究成果的螺旋结构而造成的LED灯。巧合的是,在彭教授展示台湾大学的校园大道和教学楼群时,现场的同学都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声,原来台大此二处校景竟与厦大颇有相似之处,倒不失为讲座之外的一点奇妙发现。

丰富的报告内容和风趣幽默的语言,使得虽然讲座内容颇为艰深专业,但是大家依然听得津津有味,不少教授、同学都对彭院士的研究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提问环节纷纷向彭院士求疑问惑。我校田中群院士还就“如何找到物理与化学两个学科的交叉碰撞点”和彭教授展开了深入讨论。彭教授也在回答同学提问时,真诚而又坦然地说到目前所做的研究依然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一个多小时的演讲,时间匆匆而过,彭教授行云流水的阐释、亲切随和的态度,都使在场的每一个人如沐春风。

彭旭明教授于1964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台湾大学副校长,现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台湾大学终身职特聘教授,长期从事多核金属—金属多重键及分子金属线研究等,曾获得由第三世界科学院颁发的“2002年基础科学奖”中的化学奖等一系列科研奖励。

(朱云辉)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