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民办教育的榜样——陈嘉庚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6日 来源:

9月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第二版以“强国必强教 强国先强教”为题,全文发表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月13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章分六个部分:在新的起点上全面谋划教育改革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其中第五部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于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一段提到:“我们的企业家和社会各界,都要关心教育事业,把支持教育事业作为自己光荣的社会责任,办教育不以赢利为目的。在这方面,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就是杰出的榜样。”

通览全文,点一个人的名字来说明问题的,只有这一处,可见陈嘉庚先生兴学影响之深远。而纵观陈嘉庚一生倾尽心血和资财兴办教育事业的事迹,他确实不愧为民办教育杰出的榜样。

20世纪初,正值中华民族危亡之际,有识之士纷纷献出教育救国等救国方略。一时间,办学之风兴起,一批私立大学如南开大学、厦门大学诞生了。这些私立大学借鉴西方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来设置学科,延聘名师,重视素质教育,教学质量高,为国家培养出了很多人才,不少成为堪与公办大学比肩的知名大学。

陈嘉庚是厦门集美人,17岁时随父亲赴南洋谋生,通过奋斗致富。积贫积弱的中国和苦难中的同胞,给出生在19世纪70年代的陈嘉庚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他希望能为拯救苦难的祖国和同胞出一份力。他早年参加同盟会,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他认为“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因而抱着“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信念,开始实践教育救国的理想。早在20世纪一十年代,陈嘉庚就在家乡集美捐建了小学,以后又创办了集美师范和中学,进而于1921年出资创建了厦门大学。为了创办和办好厦门大学、集美学校,他几乎倾尽了所有资财。集美学校对中学生只收膳费,免交学费和住宿费,师范生则全免费。他高薪聘请知名教授来厦大任教,对困难学生免收减收学费或给予补助。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建设,到1936年,厦大有文、理、法商3个学院9个系,已成为国内有名、国外瞩目的高校。受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陈嘉庚的企业于1934年倒闭。为了维持厦大办学,陈嘉庚“宁愿卖掉大厦,也要维持厦大”,毅然卖掉自己在南洋的别墅,作为学校办学经费。陈嘉庚苦苦维持至厦大办学1937年,再也无力支撑,遂无偿捐献给中国政府。抗日战争期间,陈嘉庚积极为祖国抗战募集捐款和物质,组织南洋华侨向祖国运送物资或回国直接参加抗战,回国慰问抗战军民,以各种方式大力支援祖国抗战。新中国成立后,陈嘉庚回到祖国定居,参加建设。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陈嘉庚对教育和高等教育也形成了很多独到的见解。

陈嘉庚的爱国精神,受到世人景仰,曾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在陈嘉庚爱国精神的激励下,许多华侨华人和海内外校友不断捐助厦门大学,厦门大学的一代一代学生也形成了一种感恩母校、回报社会的风气。陈嘉庚爱国兴学的感人事迹至今仍广为流传,他的精神激励了和激励着许多华侨华人以各种方式支持祖国建设。

陈嘉庚兴办学校,不以赢利为目的,而完全是为了振兴中华的理想,为了中国人不受外侮的志气。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使华侨华人不忘炎黄血脉,陈嘉庚还在新加坡当地兴办了华文学校,也都不以赢利为目的。

(月 明)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