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我校成义楼下的本栋广场修葺一新。改造后的本栋广场东接鲁迅广场,四周红砖碧水、绿树修竹,一片幽静怡然。
萨本栋,1902年7月生于福建闽侯,字亚栋,是我国卓越的物理学家、国际著名的电机工程专家、杰出的教育家,1949年1月31日病逝于美国。1937年7月6日,萨本栋被当时的教育部任命为厦门大学改为国立后第一任校长,翌日抗战爆发,因厦门地处海防前线,遂将厦门大学迁移闽西山城长汀。在办学条件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萨本栋坚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与师生同甘苦共患难,带领厦大全体师生艰苦创业,取得让世人瞩目的成绩。萨本栋因此深受厦大师生的爱戴与敬仰,是我校艰苦办学自强精神的代表。
为更好地缅怀萨本栋校长的卓著业绩和感人风范,弘扬他热爱祖国、献身科教事业的精神,从2009年11月下旬开始,学校着手对本栋广场进行改造。据广场设计者,我校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所负责人罗林介绍,广场改造突出“文化、自然、历史”的原则,拆除了旧水电科办公楼及生命科学学院的部分临时实验用房,铺设透水砖、鹅卵石,并选择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校园建筑碎片作为建筑元素,突显历史的久远。
“最重要的是,此次改造,将本栋广场与我校整体校园环境统一考虑设计,力图有机融合。此后,我校东起曾厝垵学生公寓,中经三家村学生活动广场、建南大会堂、人类博物馆、鲁迅广场,至本栋广场,历史的长廊被有机地串了起来,形成了一条我校独有的历史文化景观带,”罗林说,“这条景观带,历史意味深远、浓厚,呈开放式向上弦场打开,拓宽了校园文化空间。”
在我校近90年的办学历程中,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罗扬才烈士的革命精神,以萨本栋校长为代表的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和以王亚南校长、陈景润教授为代表的科学精神构成了我校独有的四种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厦大人自强不息,奋发进取。我校十分注重对“四种精神”进行“固化”:在校内相继建起了陈嘉庚纪念堂、雕像,校史馆,罗扬才烈士陵园、雕像,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遗址,故校长萨本栋陵园,王亚南雕像等。此次本栋广场的修建,是我校再次“化无形为有形”,对萨本栋精神的又一次固化和传承。
(宣传部 文/李 静 图/潘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