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的迷茫、痛彻心扉的教训、小试牛刀的欣喜……12月7日晚,新闻传播学院就业促进中心“学长辅助计划”第二期在新闻传播学院院楼举行。本期以轻松的茶话会形式,由五位学院04级的优秀毕业生讲述了各自作为“职场新鲜人”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的工作体验,用他们分别在媒体、外企、党政机关的不同经历,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了当中的辛酸、迷惘、奋斗与蜕变。
首先分享经验的是现就职于《凤凰周刊》的郑东阳,他回顾了自己的求职历程,结合实例分析了不同行业对毕业生的不同要求。而后,他强调,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虽然暂时的储备量不够,但可以靠多读书来弥补,他说,“要多看书,看对书”。
接着,来自马士基(中国)航运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的苏蕾以自己的经历,讲述了如何与上级相处、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如何摆正心态等等,并将自己的外企“成长法则”归结为“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
“年轻是用来犯错的。”现任职于共青团厦门市委员会的陈思敏说道,她鼓励同学们多学多思考。对于近几年出现的公务员热,她诚恳地请大家认真考虑自己的需求,不要盲目跟风,而是能真正从工作中发现自己的兴趣。
随后,来自《台海》杂志社的孙靓燕讲述了自己求职过程中的种种曲折,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告诉同学们,注重细节、踏实走好每一步的重要性。而来自《海峡导报》的林江琳则提醒大家,求职时要勇于尝试,并从中吸取经验。
学长学姐们丝毫不掩饰自己求职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当时复杂的心理,这种毫无保留的坦诚和交流,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现场气氛十分热络。在同学们的提问中,学姐学长们还与大家分享了人际关系处理的小技巧、简历制作的小策略等实用信息,大家均表示收获很大。
来自06级本科的杨同学说“以前对就业面的选择太局限了,听了前辈们的讲述,我对择业有了一个更客观的了解。”同样来自06级的陈同学则表示,从前辈们的经验分享中学到了很多,对今后的就业更有信心了。
用过来人的经验,引领后来者更好的前进。这是继本月5日在漳州举办的“学习生活规划”后,新闻传播学院“学长辅助计划”的第二场活动。据就业促进中心负责人说,之所以将本次活动定在本部举行,“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毕业生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可以参与,并从中获益”。
(新闻传播学院 汪黎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