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艺术学院“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暨“中国—新加坡南音学术交流会”隆重举行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11日 来源:

12月8日下午,由厦门大学艺术研究所、艺术学院音乐系主办,艺术学院团委、院研究生会承办的“‘华夏神韵’——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暨“中国——新加坡南音学术交流会”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一楼小音乐厅隆重举行。

在“福建南音”今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际,恰逢新加坡湘灵音乐社来我院访问演出,并作学术交流。这不仅标志着“南音”的历史文化内涵与艺术精神价值受到国际的承认,更给予了致力于南音传承和传播者们以极大鼓舞。

“福建南音”作为中国和世界上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承载了华夏民族数千年的人文品质和艺术精神,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为此特别设立了“‘华夏神韵’——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暨“中国——新加坡南音学术交流会”。

会议由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周显宝教授主持。厦门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鲍元凯教授代表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厦门大学艺术研究所向来宾致欢迎词,并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促进大家共同把南音推向世界,并形成一个南音的文化圈。

新加坡湘灵音乐社社长丁宏海先生代表来宾致词。他介绍,湘灵音乐社作为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华人艺术社团,秉持传承并弘扬南音,在充分发扬本土特色与意境的基础上,尝试融合其它文化元素,采用综合艺术的手法,不断探索、寻求突破。

双方互赠礼品之后,湘灵音乐社的演员们开始了【风打梨】、【人生百态】、【打击乐】、【八展舞】、【和】等别具一格的南音曲目的表演。尤其是【打击乐】,把南音的传统打击乐器四宝与印度塔布拉(tabular)鼓,澳洲的打击乐器和佛教的法器等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创作了一首崭新的、多样音乐元素有机结合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福建南音网》的创办者林素梅老师、厦门市南乐团副团长杨雪莉小姐、厦门市锦华阁南音社社长邵美珍女士、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赵艳芳教授、美术系刘一菱教授、音乐系王义彬副教授,以及厦门市的南音表演艺术家、南音爱好者和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师生一起欣赏了新加坡湘灵音乐社的精彩演出并参加了表演后的学术研讨会。新加坡湘灵音乐社在音乐形式上的大胆创新和他们的精彩表演,让与会者们充分感受到了南音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强大的文化适应力和吸纳力!

(艺术学院 魏博毅 龚佳阳)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