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晚,中发16号文件颁布5周年纪念系列活动之“西望•十年——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十周年访谈”在自钦楼二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我校第一届支教队员张秀丽、第七届队员叶楠、第十届队员吴超和在广州“南方报业集团”工作的第六届队员裘萍作为访谈嘉宾。校团委副书记陈雪玲出席了访谈。
访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第一届支教队员张秀丽老师首先打开了话题,讲述了当年初进“西海固”支教的艰辛和听到自己带的学生们考上大学时的骄傲与喜悦。裘萍、叶楠和吴超也分享了支教一年的感人故事与难忘记忆。现场观众在支教队员的讲述中,仿佛看到了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上,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感受到了支教队员与海原师生和人民的深深情谊,更体会到了在一届届厦大支教队员的努力下,海原人民教育观念的转变。
访谈中,神秘嘉宾——我校新闻传播学院2008级本科生陈富财的出场更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陈富财曾就读于海原关桥中学,初三时遇见了厦大支教队员裘萍,结下了不解之缘。高二那年,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让他陷入了极度消极、绝望。当时已经返校攻读研究生的裘萍得知后,想方设法找到陈富财并开导他“一定要坚强”。在裘萍鼓励下,陈富财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发奋读书,2008年以海原县文科高考状元的好成绩考入我校。阔别5年之后,在访谈现场再一次见到裘萍,腼腆的陈富财激动不已。他说,“是裘萍老师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她给了我鼓励和引导,让我看到希望,充满力量,不断前行。”他们浓浓的师生情震撼了在场每一名观众。访谈结束后,一名同学激动地说:“今天的访谈让我看到了志愿者人性的光辉,让我对志愿者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如果有机会我也要去支教。”
1999年以来,我校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首批参与高校,至今已经派出十一届99名队员到西部支教。十年风雨兼程,十年薪火相传,研究生支教团已经成为了我校志愿服务的一面旗帜,是我校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重要育人平台,是我校学生开展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生动教材。
在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组建十周年之际,校团委和研究生支教团办公室联合策划开展了“西望•十年”系列纪念活动,活动还包括“弘扬志愿精神 无悔青春岁月——厦门大学志愿者主题报告会”、“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十年成果展”、“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十年专题DV《那些花儿》”和《志愿者》电影展播。
(校团委 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