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是2009年的“世界哲学日”,哲学系为纪念这一节日,于16日---20日举办为期一周的“世界哲学日”系列学术活动。19日上午,在人文学院报告厅举办的“哲学与人生”主题论坛,吸引了许多同学参与,师生共聚畅谈哲学与人生。
在当代社会,以经济为主导的观念深入人心,而渐渐“日暮西山”的哲学到底又怎样的意义,它与我们的人生又有怎样的联系,这些无疑成了众多学子老师们所关注的问题,在19日上午举办的“哲学与人生”主题论坛上,六位全国各地的知名学者教授围绕着这个主题畅所欲言,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演讲和哲学思考。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林建德在致辞中认为“世界哲学日”不仅属于哲学专业工作者,也属于热爱哲学、思考哲学的广大公众,同时希望借此活动,进一步促进哲学学科建设,增进哲学和社会的相互结合。随后,朱水涌副院长也致辞欢迎来自各学校的知名学者教授,并预祝“世界哲学日”活动圆满成功。
现代社会与哲学到底存在怎样的联系?现实世界的现状与与之相对应的批判思考如何理解?来自复旦大学的哲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吴晓明以《哲学之思与社会现实》为题展开演讲。吴院长为我们勾勒出了鲜明的哲学家形象,把我们引进到一个丰富多彩的哲学世界,让人回味无穷。在半小时的精彩讲述中,吴院长引经据典,以博学的的知识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在场的同学和老师为之折服。
接着,来自中山大学的哲学系教授、博导钱捷为我们带来了《两只“眼睛”看生活》的主题演讲。武汉大学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陈立新从现实现象入手,以直白朴素的语言为我们讲述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并将几句珍藏的箴言送给同学们,告诉我们如何《塑造美丽的心灵》。
“幸福是一切痛苦的克服。”,“珍惜你所拥有的。”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周建漳在演讲中不时说出精彩语句,他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得全场气氛高涨,他所演讲的是《人生与故事》以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己在国外的感受,他不无动情的说:“出国的心情在国内,爱国的心情在国外。”
厦大哲学系教授博导乐爱国从儒家角度讲解哲学与人生的关系。,他从朱熹的“格物致知”理论开始,讲述了儒家知识论传统的建构。最后一位登场的是厦门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导刘泽亮,他以《禅道与人生智慧》为题,以丰富内涵的禅意智慧为我们人生解答,给人以无限的思考。
“哲学与人生”主题论坛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六位主讲人以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知识理论为我们全面的构建了一个颇为丰富的哲学人生话题,六位主讲人均已自身深厚的哲学底蕴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为我们指点迷津,向我们讲授哲学知识,为我们的人生导航。
据了解,“世界哲学日”系列活动将持续一周时间,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带领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哲学知识,认识哲学学科,并使得更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体悟哲学的魅力和内涵,使得哲学真正走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更好的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据哲学系教授曹志平介绍,“世界哲学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2年启动,2005年正式设立的,每年11月第三个星期四在世界各地举办一系列公共庆典性哲学活动,让专家学者的学术工作与公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提高青少年对哲学的兴趣,鼓励人们对当代重大问题进行哲学分析、研究和探索,以期更好地发挥哲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
(人文学院 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