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至12日,2009年海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举行。本次会议由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与台湾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台湾成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中心共同举办,以“环中国海汉文化圈文化之保存与创新”为主题,就环中国海区域之移民、文学、航运网络与文化资产等历史与当代之相关文化保存与创新课题为探讨重心。来自日本关西大学、台湾和大陆各研究机构的五十余位海洋文化研究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研讨会于10日上午9:30在人文学院301会议室开幕,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支平主持。台湾成功大学文学院院长陈昌明、台湾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安嘉芳先后致辞,对此次研讨会的举行表示祝贺,作为厦门大学的“姐妹校”,他们也希望今后能够在推动海峡两岸乃至整个东亚华人圈海洋文化研究的交流方面,和厦门大学有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
我校历史系杨国桢教授在会上做了题为《关于中国海洋史研究的理论思考》的主题报告,他在对当前海洋史研究进行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指出,在海洋人文社会科学成为21世纪国际发展大潮流之时,我们要树立以海洋为本位的研究思维,即站在海洋活动群体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而不是站在陆地看海洋,把研究陆地历史文化的模式套用于海洋历史文化研究。由此生发对人文海洋概念的调适、磨合,以及跨学科的学术实践,才能够使我们真正由涉海史走向构建整体海洋史的局面。
在三天的会程中,与会者围绕“环中国海汉文化圈文化之保存与创新”的主题,就环中国海区域之移民、文学、航运网络与文化资产等历史与当代之相关文化保存与创新课题为探讨重心,从历史、文学、法政、观光、教育、经济、社会、科学等角度,思考如何从文化资产保存与再利用、文化观光推展与文化创意产业转化与发展等面向,寻找“环中国海汉文化圈”文化之保存与创新应有的途径,提供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并达到永续发展之目的。
(刘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