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挑战杯”航空航天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于10月28日至11月1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我校报送的6件作品全部获奖,团队总分列全国第15位,比上一届提高了5位。在上海世博会专项竞赛中,我校报送的6件作品也全部获奖,总成绩名列前茅。我校共获得2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和5个三等奖,高质量的组织工作得到了竞赛组委会的充分肯定,被授予“优秀组织奖”的荣誉称号。
在我校所取得的各个奖项中,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的《用于射频识别系统的新型小型化分形微带天线》荣获一等奖,刷新了我校在该项赛事历史上自然科学类作品所取得的最好成绩记录,获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海洋与环境学院学生的《天然虾青素的微藻生产及应用--高产雨生红球藻的调控因子优化及其在观赏鱼养殖中的应用》和公共事务学院学生的《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与农民自组织能力的培育--以安溪县珍田茶业专业合作社为例》荣获二等奖,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的《基于3G网络技术的移动流媒体监控机器人》、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学生的《基于温差发电的汽车节能减排装置》和公共事务学院学生的《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建构与实际应用--基于厦门市的实证研究》荣获三等奖。在上海世博会专项竞赛中,经济学院学生的《影响世博经济时空坐标的因素分析》荣获一等奖,软件学院学生的《人脸识别技术在世博会与城市安全保障中的应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的《世博会医疗卫生保障之基于中医舌诊的健康咨询系统》和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学生的《上海世博会展馆建筑结构的无线监测与损伤识别》荣获二等奖,公共事务学院学生的《上海世博会与科学发展观——论农民工素质的提升》和经济学院学生的《上海世博会对上海市现代农业的影响——机遇、挑战和对策》荣获三等奖。
作为“挑战杯”竞赛发起高校,我校派出了一支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辜芳昭亲自挂帅,校团委书记高忠华担任领队,各相关学院领导、团委书记、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共38名成员所组成的代表团。本届“挑战杯”作品展示期间,到我校展台前参观交流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各级领导、高校代表、评委会成员和普通观众都对我校参展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频频驻足在我校展台前,询问课题情况。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求发、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卢雍正、全国学联主席刘凯等主办单位领导在辜芳昭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我校参赛作品——《基于温差发电的汽车节能减排装置》,认真听取了参赛同学关于本项目的详细介绍,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辜芳昭还出席了“挑战杯”全国组委会会议,逐个看望了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公共事务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海洋与环境学院和经济学院学生的参赛项目,并连夜亲临学生宿舍,关心和勉励各参赛团队,给同学们以极大的鼓舞。来自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各地朋友都对我校优美的风光和红红火火的学生科研学术活动充满兴趣,纷纷索要资料。我校参展学生代表也广泛结交了各高校朋友,宣传了学校。此外,我校代表团还积极参加了组委会组织的创新高端论坛、国际大学生创新交流营、科技嘉年华等活动,收获颇丰。
自1989年首届“挑战杯”竞赛举办以来,赛事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摇篮、引导高校学生投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渠道、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践课堂和展示中华学子创新风采的青春舞台。本届竞赛启动以来,共有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名校在内的全国1000多所高校的数百万大学生参与其中,1387件作品入围全国竞赛,最终有内地432所高校的1106件作品、港澳地区15所大学的53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我校选送的6件作品全部入围。为丰富“挑战杯”竞赛内容、拓展竞赛平台,本届竞赛主办单位联合上海世博局设立了世博专项竞赛,我校选送6件作品参赛,在入围终审决赛所展出的全部91件优秀作品中,我校占了4件,成绩优异。
二十年挑战,十一届辉煌,“挑战杯”一路驶来,承载着青春与梦想,已成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新航母,已成为青春与创新挥洒的新舞台。
(文/校团委 张晴 图/蔡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