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上午,440多名中外学者共聚我校,参加为期三天的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深入交流和探讨与人类健康、疾病等有关的课题,并对该学科的发展进行回顾和展望。
我校副校长赖虹凯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说,化学生物学是一门化学与生命科学高度交叉的前沿学科和国际研究热点学科。2003年,厦门大学率先在全国重点高校中增设化学生物学本科专业,2008年6月又建立了化学生物学系。目前,厦大化学生物学系以中科院赵玉芬院士为学科带头人,集中开展了生命有机磷化学、新兴分子诊断试剂的研制等多元前沿交叉领域的创新研究,这些都将有利于培育和支撑海西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此次会议由中国化学会主办,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承办。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赵玉芬担任大会主席,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张礼和担任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
会议共收到论文365篇。三天会期中,安排了1场院士论坛,7场大会报告,53篇邀请报告,42篇口头报告,墙报展讲263个。
化学生物学:交叉前沿学科
化学生物学,是一门运用小分子化合物作为“探针”,研究基因组的功能、发现能够调控基因功能的活性化合物的科学。通俗地讲,化学生物学就是用化学的方法来研究生命的一门科学。它在基因(蛋白)功能研究、药物作用新靶标的发现与确证以及新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中具有巨大的潜力,被认为是当前国际研究的一门热点学科。
学科的交叉性特点使得此次会议的参会者呈现“多样性”特点:既有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也有来自医药公司的企业代表;既有来自生物学界的学者,也有来自化学界、药物学界的科学家。“化学生物学是一个交叉前沿学科,需要各种学科的综合集成,才能产生出创新性成果。”赵玉芬说。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Zare在为大会作的“建立起一座化学和生物学之间的桥梁”的大会报告中,更是强调了这种跨学科团队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Zare说,“每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但在科学领域中的发现却是无限的,只有相关各个领域的科学家结合起来才可能取得更多的成果。”
研究主流方向:关注生命健康
此次会议的主题为:“化学生物学——健康科学的新动力”。
这一主题在参会论文和会议报告中得到了鲜明的印证。开幕式之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陈国强即带来了题为“白血病的化学生物学研究”的大会报告,详细阐述了用化学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对白血病的发病机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除此之外,与会者们还将就肿瘤、老年痴呆症等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进行深入探讨。
大会秘书长、我校化学化工学院特聘教授杨朝勇说,人类健康问题是化学生物学研究的主流方向,也是这一领域科学家们最“全神贯注”的主题。
“化学生物学在疾病发病机理和新药研究中都具有独特的贡献和作用,”杨朝勇进一步说,“它是从更小的角度即在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生物,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过程。”
(文/记者 李 静 通讯员 钟 晓 图/潘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