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振业教授做客南强讲座,为厦大师生带来了题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几个基本规律”的学术讲座。副校长张颖主持讲座。
赵振业院士40多年来一直从事航空超高强度钢应用基础理论、合金设计和工程应用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他主持并为主完成“300M钢应用研究”,创新发展工程应用科学与技术思路,设计长寿命起落架等总体技术方案,创造性地解决了困扰先进飞机设计、使用几十年的超高强度钢起落架工程应用科学与技术问题,实现了长寿命起落架重大工程目标和技术跨越发展。
在一片掌声中,校长朱崇实赠予赵振业院士“南强学术讲座”纪念牌,同时学生代表向赵院士赠送鲜花。
赵振业院士的报告,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几个基本规律”为题,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几个基本概念切入,用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四要素”和两个“全过程”为例详细展开,逐层解释了材料科学研究的内涵,最后以材料科学研究要形成技术体系为尾,提出了研究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使得材料科学的研究先进性、实用性、科学性。
赵院士的报告深入浅出,既有丰富的科学味,又有大量的技术味。尤其当报告中提到刚刚结束的60周年国庆阅兵时受阅的151架飞机的起落架均受益于赵院士的长寿命起落架重大工程项目,会场上响起了一片掌声。
报告结束后,赵院士还接受了在场师生关于“不同机型选择起落架的普遍依据”、“生物技术或生物材料是否将成为未来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材料科学研究更应注重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等问题的提问,并逐一做出了解答。
南强学术讲座是我校最高级别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为第360期,由材料学院承办。材料学院党政领导、部分教授、师生和相关专业师生到场聆听报告。
人物名片:
赵振业,我国著名金属材料专家。1937年出生于河南省原阳县姚村。196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曾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现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航空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学会理事。
40多年来一直从事航空超高强度钢应用基础理论、合金设计和工程应用科学与技术研究。主持并为主完成“300M钢应用研究”,创新发展工程应用科学与技术思路,设计长寿命起落架等总体技术方案,提出“无应力集中”抗疲劳观点,建立理论模型,研究并获得抗疲劳微观机理,创新和集成创新抗疲劳和氢脆应用技术体系和先进工艺技术。用于300M钢制造歼8Ⅱ飞机主起落架,疲劳寿命达到6000h(其中包括增载30%后1000h)不破断。远超过飞机3000h规定寿命和国外5000h最高规定寿命。创造性地解决了困扰先进飞机设计、使用几十年的超高强度钢起落架工程应用科学与技术问题,实现了长寿命起落架重大工程目标和技术跨越发展。服役14年来无故障并已实现工程化生产,广泛应用于10种先进型号飞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系统研究二次硬化、超细化等强韧化机理,合金设计获中温超高强度钢、超高强度不锈钢等5项发明,开拓航空超高强度钢新领域,为合金体系发展和多项重大航空工程做出突出贡献。
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合金钢设计》专著。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