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博士后郑艳梅来到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工作。虽还没有完成全部报到手续,但是她已经在忙着了解各个课题组,为自己参加课题组做准备了。
今年9月,化学化工学院修订了《教师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细则》,明确提出“原则上教师应主持或参加课题组工作,履行课题组长或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否则年度(聘期)考核不合格,且不予聘任。”这一规定无疑是给教师考核加了一个“硬杠杠”,但制度的出台仍然赢得了全院教师的普遍赞同,郑艳梅说,“有了课题组长的引导和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年轻教师会迅速成长起来”。
“以往学院也有课题组,但是比较零散,属于自发状态”,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金能明说,“在学习实践活动的整改落实阶段,我们提出要做实‘课题组’制度,要根据不同学科和方向组建相应的课题组,并要求每个老师都参加课题组,推动力量整合,实行协同‘作战’,发挥最大优势,承接大项目,多出‘拳头’成果。”
其实,“做实”课题组制度只是该院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提出的一项整改落实措施。自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来,该院围绕“科学研究如何进主流、有特色、高水平,如何真正‘顶天立地’”这一问题,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积极寻找促进学院科研工作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并以此带动学院工作的全面发展。
在学习调研阶段,该院先后组织党政班子成员和科研平台负责人,赴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翔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及校内的近海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学院等单位,就体制机制创新、化学与化工学科发展思路、国家实验室申报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科技需求与政策等课题进行深入学习和调研。
在分析检查阶段,围绕“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内容,化学化工学院召开五场座谈会,广泛听取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离退休职工、民主党派等各方面的意见,查找与分析制约学院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及原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同时,学院坚持边学边改,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青年教师出国深造;积极推动教研室改研究所工作;完善大型仪器共享制度,规范对外技术服务管理,成立企业产学研合作工作站等多项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整改落实阶段,针对梳理查找出来的6个方面共16个突出问题,逐条研究整改落实。重点抓好规章制度“废、改、立”,近期该院拟出台10个新规章制度,修订8项条例,其中4个与科研有关,涉及教师考核聘任、科研用房管理、研究生奖学金管理等多个方面。“在半年多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我院初步找到了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发展目标,一些有利于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纷纷出台,极大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相信这种潜力是无穷的。”谈到半年来的收获,金能明高兴地说。
事实上,与金能明的感觉一致的是,在化学化工学院,学习实践活动的激发效应已经在今年的科研工作上得到体现:
——2009年迄今,该院已发表SCI论文238篇。其中,高水平论文数量迅速增长,JCR一区论文42篇,是2008年全年的1.5倍。在《自然化学》(《自然》子刊)发表论文2篇,谢素原教授课题组(郑兰荪院士研究团队)、吴玮教授课题组各发表1篇;在化学学科两个国际顶尖刊物《德国应用化学》和《美国化学会会志》上分别发表研究论文8篇和9篇,总数暂列全国高校化学学科第一。今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的夏海平、郑南峰两位教授课题组,在这两个刊物上各发表论文3篇,夏海平教授课题组在今年《德国应用化学》第30期同时发表两篇研究论文,其中一篇为VIP(Very Important Paper)。
——截至9月底,到位科研经费约4960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53%。
——获批973课题立项3项,863课题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2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杰出青年基金2项。
——签订横向合同超30项,合同金额逾1500万,单项经费百万元及以上合同7项;成功转让“DHA生物合成技术”,转让金额175万元,是迄今为止我校技术转让单笔金额最高的合同;先后建立了广西化工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等6个产学研合作平台;共有“纳米银负离子饮水舱漆”等7个项目在“6•18” 项目成果交易会上签约;成功承办厦门大学走进惠安企业产学研活动;“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新疆库车试验基地”顺利揭牌等。
“虽然学习实践活动已暂告一个段落,但对我院来说却是一个新起点,”面对记者,金能明信心十足地说, “接下来,我们要抓住国家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积极筹建海峡国家重点实验室、推进省纳米工程中心申报等工作,力争使学科和科研进主流、有特色、高水平,建设国内外一流强院,在‘海西’这个大平台上展现更大作为。”
(图为:今年8月,化学化工学院有关负责人在新疆库车新成化工有限公司学习考察。)
(宣传部 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