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美国和台湾专家献策厦门肿瘤治疗与研究中心筹建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0日 来源:

8月9日,厦门肿瘤治疗与研究中心筹备领导小组专家咨询会在我校召开。来自赖斯大学、德州农工大学、贝勒医学院、Michael E DeBakey VAMC的美国专家和台湾大学、长庚大学、阳明大学的台湾专家从建设机制、合作机制、中心架构、资源整合、人才培养和引进、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结合等方面畅谈了如何建设一流的肿瘤治疗与研究中心。

校长朱崇实、副校长赖虹凯,厦门市副市长潘世建、厦门市卫生局局长黄如欣,厦门市相关部门、主要医疗机构负责人以及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林圣彩主持。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过去10年间,全球癌症的发病及死亡率增长了约22%,厦门市每年新发癌症病例也在不断上升。根据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2008年全市居民死亡原因分析报告,全市居民前十位疾病死因中,恶性肿瘤依然以141.75/10万的死亡率居首,占总死亡率的31.3%,并出现年轻化趋势。这意味着3个死亡的厦门市民中,就有1个是被恶性肿瘤夺去生命的。其中,肝癌、肺癌、食道癌、胃癌、肠癌分列前五大肿瘤杀手。为了加强厦门市对肿瘤疾病的治疗与研究工作,提高厦门肿瘤防治、研究水平,厦门市委、市政府决定组建厦门肿瘤治疗与研究中心。该中心将立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辐射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的肿瘤患者实施治疗与研究。

在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后,潘世建副市长认为,该中心的建设有三个前提,即必要性、可能性、认同性。建设厦门肿瘤治疗与研究中心非常必要,得到了市民的认同,厦大在肿瘤基础研究上的优势和厦门在肿瘤临床方面的经验也使该中心建设成为可能。对于建设该中心需要的体制、人才、资金三个要素,他认为最关键的是体制问题,决定中心建设成败。潘世建强调,建设该中心要做好三个结合:一是要做好医学科学研究与主要医疗资源的互动结合。通过建设该中心,整合各自为阵的肿瘤医疗资源,组合为有机联系的互动的团队,满足厦门和周边城市的诊疗需要;二是本地的人才资源与国际、国内科研成果相结合,必须走出去,积极与国际对接;三是该中心的建设要与我国医疗改革和厦门新一轮城市建设相结合。潘世建阐述了该中心建设的三部曲。第一,确定厦门大学作为科研、对外学术交流的领头羊作用,推动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第二,在若干年后建设国内高水平的肿瘤检测、判定中心,既能满足厦门人民的需要,又可辐射周边地区。第三,根据未来发展情况,建设实体医院。

朱崇实校长认为,该中心的建设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多方参与,大力推动学校和医院结合,做好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治疗三者有机结合。他强调,要创新发展,在新的体制机制上建设该中心,要按照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地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建设。此外,该中心要整合利用好现有医疗资源。在研究方面,厦大要争取设立肿瘤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该中心的核心。在治疗方面,最终要组建高水平的实体医院进行肿瘤专门治疗,以此来把该中心建设成高水平的治疗与研究平台。此外,争取尽快把该中心建设纳入到厦门新一轮建设规划中,争取以中心的建设为龙头,充分发挥厦门市的比较优势,推动厦门医疗卫生产业在厦门的全面发展。

(马进龙)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