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塑造健康人格修养 民乐响彻理工学生课堂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17日 来源:

7月16日下午,一向沉寂、宁静的物理馆内笛声阵阵、琴声悠悠,许多路过的老师、同学或驻足观望、或干脆走进课堂仔细聆听。这里,厦门大学音乐系系主任赵艳芳教授正在带领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的2008级研究生欣赏民乐。这并不是一场普普通通的讲座,而是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在第三学期为研究生开设的《人格养成讲座》选修课的一项内容。课堂上,赵艳芳教授向同学们讲述了悠久而源远流长的中国民乐史,民族乐队的起源与演变,同时,也向大家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民族乐器。赵老师为上好这堂课做了精心而细致的准备,特地请来音乐系的四名学生来为大家演奏了古筝、扬琴、笛子等民族乐器,并做了鉴赏。课堂气氛欢快活跃,掌声不断,许多正在做实验的同学、老师都闻声而来。这样一堂课,时间虽短,却让同学们了解民乐艺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精品,认识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个人音乐素养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人格养成课是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工作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突出科学人文素养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基础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德,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塑造健康的人格修养在第三学期为2008级的研究生开设的。课程由学院分管研究生的党委副书记刘弢老师主持,课程一期一个专题,授课人有本学院学生工作组的老师,也有其它学院知名的专家学者,内容灵活却不松散,形式多样却不混乱,课程涉及领导气质与儒雅风范、音乐素养、艺术素养等诸多方面。这样一门课的开办,得到了广大研究生同学的欢迎与称赞,为学院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增加了新的亮点。

自2008级研究生入学以来,学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作为,勇于创新,强调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以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新时期的大学生人格养成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生培养的新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地将继续以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主旨,紧密结合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战略需求,努力开创研究生培养、教育、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王哲)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