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在我校自钦楼多功能厅,台湾《韩熙载夜宴图》剧组全体成员献上了一场生动的南音艺术示范讲座。《韩熙载夜宴图》的乐队成员现场演奏了一首韵味悠长的南音乐曲,舞蹈演员们表演了根据梨园科步改编的古典乐舞。漂亮的姑娘们踱着小碎步漂移于舞台之上,灵动地晃着脑袋,眉眼之间更是顾盼生辉、风情万种,将细腻柔美的古代乐舞展现得淋漓尽致。
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音韵味悠长、绕梁不绝的旋律再现了南唐时期宫廷生活与人民生活的面貌,是我国瑰丽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在梨园戏、高甲戏及台湾的宗教音乐、祭祀音乐中应用广泛,有着多样化的民间形态。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官宦韩熙载家中“开宴行乐”的场景。南音乐舞《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总监陈美娥女士讲述了这一新颖的节目形式的创意源泉:汲取传统南管乐曲与梨园科步精髓,在这一传统构架中注入现代剧场元素,以旺盛的创作活力及编排手法,融合传统与当代文化灵魂的对话。
此外,陈美娥还详细地介绍了南音的拍法特点,演奏形式,民间存在形态及其发展历史。南音的特点在于一个“和”字——各种乐器音色特质的相互配合衬托,通过取长补短,演绎出一种和谐的听觉效果。而其节拍特点是注重呼吸,正是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元素,这是其可以流传至今的精髓所在。
陈美娥认为,二十一世纪毋庸质疑将是中国人的时代,也是中华博大文化复兴的最佳时机。而最能让我们傲视群雄的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现在已经是让她站在世界舞台的时刻了。
参加讲座的有校团委副书记陈雪玲、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周显宝、音乐系主任赵艳芳教授、副主任陈舒华副教授和教师王义彬副教授。此次讲座由厦门大学团委和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主办,音乐08研究生党支部和音乐系艺管班承办。
(艺术学院 吴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