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08英特尔中国多核技术学术论坛在厦门举行,来自全国102所高校的150位专家学者,包括英特尔全球副总裁、教育部高教司的领导、高校的知名专家教授、业内知名的媒体参加了本次会议。论坛上,英特尔副总裁王文汉博士为“厦门大学——英特尔多核技术实验室”授牌,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原书记陈道乾接牌。
我校计算机系已经连续2年参加了在其它城市举办的该项学术盛会。本届论坛,作为本地支持单位,计算机系与英特尔技术专家、全国一流的大学老师们共同分享了“多核技术”应用和研究方面的经验。计算机系主任李翠华教授作为厦门大学的代表做多核应用研究的主题演讲,并接受媒体专访。
微处理器向“多核”的转变不仅是处理器技术继续良性发展的新开端,也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为了使得学生在硬件、软件层次能够更好地了解多核架构及基于多核的程序设计思想,更好地适应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就业率,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校相关专业教学中设置相应的多核课程或者在相关课程中添加多核知识迫在眉睫。与全球高校建立“英特尔多核技术实验室”是英特尔大学合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球一流高校几本上都建有英特尔多核技术实验室。
我校申请“厦门大学——英特尔多核技术实验室”的工作始于2007年,由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彭侠夫组织,计算机系陈道乾和黎忠文教授负责申办,倪子伟等7、8位老师参加。该计划得到了英特尔和教育部专家的好评,由此“厦门大学——英特尔多核技术实验室”得以批准。目前英特尔捐赠的设备和软件均已到校。
此外,英特尔还多次联合教育部组织多核技术师资培训。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08年4月派遣了黎忠文、郑灵翔和吴德文等3位教师参加了在武汉大学举办的多核软件设计的培训班。2008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申报2008年度“教育部-英特尔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司函[2008]72号)”,支持高校进行多核课程改造。通过教育部和英特尔公司组织的专家评审,全国共有15门课程入选精品课程建设计划,我校计算机系黎忠文教授的课程“实时系统分析与设计”有幸入选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