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内迁长汀艰苦办学的历史给厦大人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长汀情结,能为长汀人民回馈一片爱心,是我校研究生长汀支教队夙愿。在努力创建和谐社会,全力支援海西建设的今天,带着母校的嘱托,我校研究生长汀支教队踏上了这次特殊的寻亲之旅,感恩之旅。
支教队立足学校实际,认真开展教学活动。队员们克服了教学教法知识欠缺、实际教学经验不足的困难,虚心学习、潜心研究、认真备课、积极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自己角色的转变。他们充分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精心准备、专心传授,在注重课本知识的同时,也充分介绍相关专业的前沿信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成功的课堂背后是艰苦的付出。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除了整理知识点,队员们还要组织流畅的语言将这些知识点系统化。而课外资料往往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充分扩展、发散,因此,搜集课外资料成立支教队员每天必备的工作。时常,队员们的宿舍经常会传来关于:“早餐怎么吃才营养”“奥运圣火的传递路线”等等问题的讨论声———别误会,他们这可不是在忙里偷闲,而是在准备小学科学课和社会课呢。
三尺讲台上的每一堂课让队员们感到既辛苦又幸福,当为期半学期的教学活动结束的时候,支教队员们在领悟教学的快乐的同时,更深深的感受到了教学活动的辛劳。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了那短短40分钟的课堂教学,才能体会到教师为何是这世上最伟大的职业。
在长汀县城关中心小学,支教队员们为孩子们精心筹划了英语兴趣小组、美文诵读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在寓教于乐中让他们得到知识的启迪。在支教队员的辅导下,该校在长汀县举行的美文诵读比赛中取的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在长汀一中,支教队员深入班级,协助班主任老师开展学生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各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并利用自习时间为学生辅导英语、生物、物理,在学期期末考试中,他们所在的班级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所辅导的课程在年段排名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在长汀二中,支教队员走进了心理咨询室,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高中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他们还走进了高三年段的各个班级,用一场又一场的心理辅导讲座,为紧张备考中的同学们送去一碗又一碗的心灵鸡汤。在今年的高考中,长汀二中本科过线人数名创历史新高。
在长汀,队员们感受着母校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在长汀,醇和而热情的客家风土让队员们时刻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六一前夕,队员们拜访了位于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的八一小学,参观了当地的红色遗迹。长征精神让队员们倍感鼓舞,为队员们完成工作任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身在长汀的队员们当然也眷恋着母校。5月12日,“祥云”火炬飘临厦大。王萌等几位队员带着支教队的嘱托,带着学生们的奥运绘画作品,回到厦大迎接奥运圣火。队员们对奥运的热切期盼受到了多方关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采访了队员,央视新闻联播上也播出了采访的实况。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不问苦乐,不问得失,尽你的力量去奋斗。”走过这半年的历程,队员在奋斗中收获了老师的认可、学生的欢迎,更收获了实践的能力和对未来的自信。
(公共事务学院 孙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