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27日,由我校和电子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六届“IEEE国际通信、电路与系统会议”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举行。在为期三天的时间里,来自英、美、澳大利亚、丹麦、日本、韩国和香港、台湾等十余个国家与地区的30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当前国际通信、电路与系统领域的创新成果,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在25日的开幕式上,厦门市副市长叶重耕,我校校长朱崇实,厦门市科技局副局长孔曙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蔡少棠,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虞厥邦等出席开幕式。叶重耕、朱崇实、虞厥邦先后致词。
朱崇实说,目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工业化高度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有一个重要特征,即将信息化视为其重要的内涵。因此,信息科学与技术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最快、成长最好的学科之一,令人感到高兴的是,厦大在此过程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厦大的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在最近20年得到了很好的建设和发展,本次会议能在厦门召开,就是发展的结果之一。
国际通信、电路与系统会议被业界看作是该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之一。今年令主办方颇为自豪的是:蔡少棠教授应邀莅会并作主题报告。蔡少棠曾在1971年提出忆阻器(Memristor)理论,即在电子电路世界,除了有电阻、电容和电感三个基本元件之外,还应该存在第四种基本元件,蔡少棠把它命名为忆阻器。37年后,即2008年4月,惠普公司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宣布,他们已证实忆阻器的存在,并成功设计出一个能工作的忆阻实物模型。2008年5月1日的 《自然》杂志上以快报的形式将这一科研成果刊出。“虽然惠普公司还未将它大规模产业化,但可以预知的是忆阻器的应用将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将会给电脑智能化带来一场新的变革”,谈到忆阻器应用的意义,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王琳说,“这有点像建筑,如果最基础的建筑材料发生了变革,例如,除了水泥、玻璃等,现在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建筑材料,那么,新的建筑设想和建筑设计将会由此而生。”
IEEE是一个非营利性科技学会,其前身是AIEE(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和IRE(无线电工程师协会),1963年1月1日AIEE和IRE正式合并为IEEE。目前,IEEE拥有全球近175个国家36万多名会员。在电气及电子工程、计算机及控制技术领域中,IEEE 发表的文献占了全球将近百分之三十。
(宣传部 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