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心系灾区 厦大师生在行动
发布时间:2008年05月16日 来源:

5月12日下午,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强烈地震。灾区群众巨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深深地牵动着我校每一位师生的心。全校师生响应校党委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支援灾区救援与重建,与灾区人民共渡难关。同时,从12日起,我校在第一时间全面启动了针对震区学子的安抚工作。

捐 款:第一时间汇出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5月13日,校党委发出通知,校工会联合共青团、厦门大学妇女委员会发出倡议书,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立即行动起来,通过捐款捐物等各种形式,以实际行动全力支援灾区救援与重建。与此同时,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联合向广大同学发出抗震救灾的倡议。

5月14日上午,我校召开支援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部署会。会上,学校领导及各单位负责人带头为灾区捐款。校长朱崇实在会上强调,全校各单位要迅速行动起来,尽己所能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要做好细致工作,做好与灾区有联系的同学思想工作,关心他们,保证他们在校能安心地学习生活;要加强正面舆论引导,严禁以讹传讹,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确保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秩序不受影响,全校师生员工要立足本职,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据不完全统计,捐款首日,我校共收到师生捐款138万余元,这些善款将分批通过厦门市红十字会尽快送到灾区。

安 抚:走进每个震区生源地学生心里

“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等待之后,终于跟家人联系上了,知道他们都平安,心情就平静了下来,”来自四川绵竹的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2005级本科生谢坤告诉记者,“灾情发生后,辅导员给我打了电话,谈了心,我现在的心情平静多了。”

5月12日,在得知汶川强震消息后,校党委和学生工作部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要求辅导员立刻深入了解四川、云南、甘肃籍学生家庭受灾情况,认真做好震区生源地学生情绪安抚工作。针对学校105名家庭受灾的学生,辅导员深入宿舍开展帮助和心理辅导工作,稳定学生情绪,力争把工作做到每个震区生源地学生的心里。

与此同时,我校启动“应急帮困基金”,着手开展震区生源地学生的经济资助工作。随后,一系列针对震区生源地学生的救助帮扶工作展开:校领导走访慰问震区生源地学生,送上真诚的关心;政工干部认真开展谈心活动、心理辅导工作;为105名家庭受灾学生发放资助金共计52400元人民币,为部分还未联系上家人的学生发放每人200元的电话卡。

参 战:用各种方式进行

“我已经报名参加厦门市的卫生医疗队,做好了一切准备,随时可以奔赴灾区,” 灾情紧紧地揪着我校医学院副院长齐忠权教授的心,“我是一名外科医生,又是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地震最需要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在祖国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应该挺身而出,救死扶伤。”5月12日,得知汶川强震消息后,齐忠权当即就报名参加了厦门市的卫生医疗队,他早就收拾了自己的行装,处于随时待命状态。

“医学院的广大同学和师生员工都做好了准备,随时听从召唤,支援灾区。”医学院党委书记邵鹏飞对记者说。

5月14日下午,化学化工学院举行赈灾募捐。短短的一个小时,该院师生员工累计捐款169624.1元。已经95岁高龄的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蔡启瑞不顾年事已高,坚持拄着拐杖来到现场捐赠了10000元人民币,“这是自己应该做的。灾情发生以后,我天天关注新闻媒体报道,看到受灾情况,非常痛心。看到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时间深入救灾一线,看到解放军、武警、公安指战员奋不顾身地抢救伤员,很受感动。作为一名教学科研工作者,现阶段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家培养人才,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建设。”蔡启瑞如是说。

其实,灾情发生的第二天,化学化工学院师生就紧急行动了起来。经研究,该院决定将学校奖励超额完成2007年度科研任务的奖金捐出1.68万元。“化学本科基础教学队伍”决定将获得的2008年度厦门大学“南强奖”集体一等奖的全部奖金共计10000元人民币捐出,用于灾区学校校园重建。

与他们一样热血沸腾的还有我校三万多名学子。汶川强震消息一传出,我校bbs上关心灾区情况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为灾区祈福”、“灾区现在怎么样了?”、“我们能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大家焦急地关注着灾区的最新信息,纷纷表达自己对灾区的祝愿……

“我们刚刚捐完款,”记者在校园里遇到几位行色匆匆地同学,问及如何支持灾区群众时,他们急匆匆地说,“如果需要献血,我们也做好了准备。我们是学生,不能亲临一线参战,想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灾区群众的坚定支持。”

据校团委书记高忠华介绍,我校针对灾区的爱心义卖义捐、爱心寄语、向灾区所在各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发出慰问信等活动已经陆续开展。学校团委还与中心血站取得了联系,一旦有需要,随时准备组织师生献血。

(宣传部 李 静)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