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下午,我校海洋与环境学院的南极科考英雄童金炉、郑敏芳同学在成功完成了为期半年的南极科考任务后返校。在机场迎接的师生们将美丽的鲜花、热烈的掌声、热情的拥抱献给凯旋而归的勇士。
此次科考是我国第24次南极科考,也是我国“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历史上航行时间最长、搭载人数最多、装卸物资最重、运载危险品最多的一次南极考察。 “雪龙”号共在冰区航行800多海里,横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四次穿越西风带“鬼门关”,往返于以凶险著称的德雷克海峡,多次遭遇西风带强气旋的“围追堵截”,航程28450海里,几乎是环绕地球航行一周。
童金炉、郑敏芳此次带去的任务是测不同区域海水的同位素。两名同学每天早九时和晚八时分别提取海水,测水样中的一系列同位素,以计算海水中冰川水所占的比例。从而通过对海水同位素测定,判断南极大陆冰川局部融化程度。
船上科考和陆地科考不尽相同,最大的挑战在于要面对恶劣的气候影响和试验时的摇晃。由于冰区夜航,从雷达上无法分辨冰山和浮冰,只能依靠值班驾驶员和水手的眼睛来识别,航行难度之大、安全隐患之多可想而知。从长城站返回中山站途中,“雪龙”号简直像穿梭在恐怖的“冰山丛林”,稍有不慎,可能就会重蹈“泰坦尼克”号的覆辙。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以童金炉、郑敏芳同学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科研精神,并应用到平时的实践中去。
据悉,我国24次南极科考共派出13次科考船,其中厦大科研人员参与的有8次。
(海洋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