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原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离休干部、老红军谢白秋同志逝世
发布时间:2008年02月28日 来源:

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战士,原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离休干部、老红军谢白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2月21日16时38分逝世,享年92岁。

2月27日中午12:00,谢白秋遗体告别仪式在厦门市殡仪馆举行。

参加谢白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的各级领导有:省侨联副主席杨峥嵘;华侨大学党委副书记吴永年,党办校办主任刘斌,原华侨大学纪委书记李孙中;厦门市政协副主席陈联合;厦门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原厦门市总工会主席陈垂康;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校长朱崇实,常务副校长潘世墨,副书记陈力文,党委常委、组织部长白锡能,校长助理王巧萍、李初环;厦大老领导未力工、吴宣恭、卞守耆。

出席遗体告别仪式的还有厦门市有关部门领导,厦门大学党政领导和各有关单位领导,离退休老同志,以及谢白秋同志亲属及生前亲朋好友数百人。

谢老病重期间,校党委书记朱之文、副书记陈力文,党委常委、组织部长白锡能亲临医院探望,并精心组织治疗,进行全力抢救。厦门大学各有关部门负责人,谢老的好友、同事也都前往医院探望、慰问。

谢老逝世后,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的领导,校党政领导、学校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人事处、离休干部党总支、离退休工作处等单位领导和许多离退休老同志,以及谢老生前亲朋好友,均以各种方式,对谢老的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对谢老的亲属表示深切的慰问。

送来花圈、花篮的单位有: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政协、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省人事厅、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省归国华侨联谊会,省高校老年人体育协会,福州市公安局,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厦门市人民政府、厦门市政协、中共厦门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厦门老年大学,厦门市马来西亚归侨联合会,泉州市归侨联合会,香港东南国际投资公司,厦门佳事通公司,厦门湖里侨乡促进会,中共华侨大学委员会、华侨大学、中共厦门大学委员会、厦门大学和厦门大学各有关单位。

送来花圈、花篮的个人有:原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冯锦纹,原省政协副主席高胡、陶平,市外办主任陈爱京,市档案局谢爱娇,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陈联合,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校长朱崇实、常务副校长潘世墨、副书记陈力文,厦大老领导未力工、吴宣恭,厦大离退休老同志刘正坤、王火、林祖谋、颜松滨、苏淑琼、罗郁聪、杨菊卿、刘秉钧、刘昌新、蔡美纯、吴志生、沈敬繁、吴紫容、凯怡、曾淑萍、杨保田、葛来萍、侯建中、张鸿镒,以及谢白秋同志生前的战友和亲朋好友。

同时,还收到华侨大学各地校友会发来的唁电7份。

校党委副书记陈力文主持了遗体告别仪式,校党委书记、谢白秋同志治丧委员会主任朱之文致悼词。

谢白秋同志是马来亚归侨,福建漳州人,1917年10月出生于泰国曼谷,11岁迁至马来亚槟城。1936年9月参加马来亚共产党,1938年回到中国继续进行革命斗争,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谢白秋同志曾先后在福州市公安局、福州市政法委员会、福州市委、华侨大学和厦门大学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1983年3月光荣离休,因工作需要,直到1985年9月才实际离开工作岗位。

谢白秋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将满腔热情献给革命事业。在青年时代,谢白秋同志受到了进步书刊的启迪和进步同学的影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6年,19岁的他加入马来亚共产党,1937年任马来亚槟城华侨抗敌后援会总会常务委员,串联各地的学生抗敌后援会,成立了全马来亚华侨学生抗敌后援会,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8月,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告别亲人,设法回到祖国,投身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39年,谢白秋同志在新四军教导队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皖南新四军军部教导队文教干事、项英同志随从副官,华中《江淮日报》秘书、助理编辑、校对股长,华中党校警卫连政治指导员,新四军一师政治部印刷厂副厂长、支部书记,华中野战军十一纵队保卫部科员、直属政治处保卫股长、联络科副科长、审教科副科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十兵团直属政治部保卫科长等职。在长期艰苦的革命岁月里,不管环境多复杂,形势多严峻,斗争多激烈,他始终英勇不屈,勇往直前,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谢白秋同志的一生是忠诚于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新中国成立后,谢白秋同志到地方工作,曾先后担任福州市公安局副局长、总支书记、局长,福州市政法委员会主任、政法委党组书记,福州市委委员、常委、监察委员会常委、福州市副市长、福州市委书记处书记等职务,他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谦虚谨慎,勤恳工作,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1961年,谢白秋同志参加筹办华侨大学并任校党委副书记,为华侨大学的建设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1973年5月,谢白秋同志调任厦门大学革委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任职期间,他坚决反对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执行中共福建省委常委会对厦大发展规划的意见,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师生员工,认真落实知识分子和老干部政策,狠抓干部队伍与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整顿教学和校园秩序,积极争取海外侨胞对学校建设的关心和支持,为厦门大学的健康发展和不断壮大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离休后,谢白秋同志仍然不忘责任,以一个革命者的情怀,主动关心学校改革发展,同时积极投身华侨和老干部工作。他被推选出任福建省侨联第三、四、五届顾问,同时还担任福建省高等学校老年人体育协会副主席、顾问,厦门大学离退休工作委员会顾问,厦门大学老年体协名誉主席等社团职务。他对如何做好老干部工作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供上级部门决策参考。他积极推动老体协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许多好点子、好主意,并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他求真务实、讲求实效,着力解决实际问题,使老体协各项工作开展得既扎实又富有特色,为我校健康老龄化做出了新贡献。

谢白秋同志从青年时代投身革命到晚年离休后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都毫不动摇地相信党、相信人民、坚持真理,表现出了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他英勇顽强,坚韧不拔,置生死于度外;他爱憎分明,光明磊落, 心群众疾苦;他秉公办事,清正廉洁,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他以身作则,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和赤诚情怀。

朱之文说,谢白秋同志的不幸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领导、好师长,我们党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干部。谢白秋同志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革命事业的优秀品质,他勤勤恳恳、尽心尽力为党工作的奋斗精神,他为人正直、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坦荡襟怀,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为把厦门大学建设成为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谢白秋同志永垂不朽!

(宣传部)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