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伊始,一场五十年不遇的风雪天灾席卷了中国的南方,雨雪长江,冻颤三湘大地……高速公路封道,列车旅客滞留,水电、食品告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紧急调集社会各方力量,共同迎战暴风雪。寒风雨雪带来的灾难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而作为年轻一代的厦大学子,在风雪危机之际,也用自己的力量书写着爱心与责任的真谛,用自己的双手为灾区的人民送去最温暖的问候。
来自我校漳州校区笃行学生工作站07级会计系的谢素朴与何俊两位同学,在风雪肆虐的南国家园,顶受着严寒,以志愿者的身份走到了抗击风雪的前线,与武警官兵们共同碎冰、铲雪,维修路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爱心与真情,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寒假。笃行学生记者对他们进行了采访,真实记录了他们抗击雪灾的感人事迹。
自愿加入抗灾队伍,勇敢承担一份责任
湖南省是此次雪灾中受灾严重的省份。家住湖南娄底市的谢素朴同学,真正感受到了雪灾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困难。“冰雪封冻路面,维系着全市人民物质需求的高速公路陷入瘫痪中,城里居民吃不到新鲜的瓜果蔬菜,眼看着大葱价格涨到了25块钱一斤”,谢同学似乎至今也不敢相信那是真的,“许多困难家庭因为没有取暖设施,忍受着严寒的侵蚀”。家住长沙宁乡县贺石桥乡的何俊同学说,“农村受灾形势比城区更为严峻,大雪把电线杆压倒,整个村庄停水停电,救援的物资因为交通不便难以及时送达,农村的居民处境十分艰难”。
看到那些严重受灾的农民生活情况,每个人的内心都会产生同情和关怀之情。谢素朴和何俊同学立即拿起铁锹自愿加入到铲雪除冰的队伍中去。“我之所以毫不犹豫地加入到抗雪队伍中来,是抱着对家乡的热爱,我不能眼看着风雪毁了我们的家园和生活”,何俊这样解释他参加抗雪的初衷。“在这种危难的时刻,武警官兵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走在抗雪队伍的前列,无怨无悔,默默奉献,接受着高等教育的我们怎能不受到感染和鼓舞?”,军属家庭背景的谢素朴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共同抗击风雪,共度这个难关”。作为一名大学生,既出于肩负的社会责任,也出于对家乡的赤子情怀,当家乡的人民在风雪中遭受不幸时,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走到志愿者的行列中,走到抗击风雪的第一线。
巾帼不让须眉,谁说“书生”无“缚鸡之力”
谢素朴同学参与的是湖南上瑞高速公路的破冰除冰战斗。由于1月23日到27日连续五天的雨雪,路面结了一层约8厘米厚的冻冰,整个路段被迫关闭。28日一大早,她与几个女同学来到除冰现场,协助武警官兵们一起清理公路上的冻冰,“手握铁铲,先碎冰,然后除冰,根本感觉不到寒冷,衣服很快就被汗水浸湿了,开始还担心跟不上,可我们一口气就推进19公里,没有一个人退出”。在清除道路冰雪中,武警官兵们笑称她们几个女学生是“绿丛中的几点红”。而谢同学则自豪地表示,“这是‘巾帼不让须眉’”。
何俊同学除了参与清扫乡公路外,还帮助抢修线路的电力工人搬运电线杆等维修器材。刚开始,村里面还有人用怀疑的眼光看这位大学生,他能忍受这种粗活重活吗?“我是农村长大的,当然干得了。特别是听到我们的3名电力工人不幸遇难殉职的消息时,我浑身的血液都沸腾了。”何同学谈到此处时眼神异常坚毅,可以看到他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承担的勇气。谁说“书生”没有“缚鸡之力”。
大雪无情人有情,将爱的力量延续下去
谢素朴同学谈到了她参加抗击雪灾的感受,“在无情的暴风雪面前,每个人都得那么渺小,但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风雪,那是因为我们心中有爱。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团结在一起的力量是那么的巨大。雪灾纵然可怕,然而我却相信团结协作的力量可以战胜任何灾难。这次抗击雪灾让我感到了爱的暖潮涌动在每个人心中”。的确,这场天灾考验的不仅是我们的力量,更是我们的精神,风雪已经渐渐减弱,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却将历久弥坚。正如每一个投身抗击风雪前线的志愿者一样,谢素朴与何俊两位同学用自己的双肩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在这春寒料峭的时节,用爱心的温度融化着封冻的冰雪。
事后,他们的事迹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表扬,并授予他们“抗灾光荣”的锦旗。开学后两位同学的抗雪事迹,也在校园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笃行学子们在他们的感召下,更加密切关注着灾区动态,尤其来自受灾地区的同学们更是以实际行动向家乡的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自强不息,与时代并进,肩负民族之重责;止于至善,为和谐谱曲,共绘美好之明天。让我们每一个厦大青年都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为社会承担起我们的责任,彰显出厦大学子最美的风采。
(笃行学生工作站宣传中心 蒲晓业 张海旺 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