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上午9:30,学校在建南大会堂举行大会,来自海内外的1600多名77、78级校友、来自全校各院系的1000多名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欢聚一堂,隆重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缅怀邓小平同志,认清大学使命,凝聚校友力量,共谋学校新的发展。
校党委书记朱之文主持大会。他在主持讲话中指出,恢复高考,是共和国历史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大事件,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科学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开端,也是进行全面拨乱反正的一个突破口。它不仅对于当时推动恢复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性转折,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此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实践证明,恢复高考这一重大决策,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恢复高考30周年,对于中国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都十分值得纪念。回顾小平同志在教育界拨乱反正的伟大创举,回顾这30年来高等教育所走过的历程,思考和展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未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因如此,我们举行高考恢复30周年纪念活动的目的,就是缅怀先辈,认清使命,凝聚力量,共谋发展。具体说,就是要深情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全面正确理解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和人才理论;就是要凝聚校友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按照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进一步认清大学的使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恢复高考30年来,我们所走过的历程证明:教育兴则民族兴,大学强则国家强。党的十七大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天,在全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又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厦门大学再一次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让我们携起手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纪念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正式开始。
校长朱崇实发表讲话。他说,30年前,邓小平宣布中国恢复高考制度,给了我们每一个人贡献才智报效祖国、报效社会的崭新机会。30年了,在这30年里,我们每当想到此都情不自禁地激动和感慨,我们无比地感激小平同志,感激他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感激他给了我们这一代人以新的机会和新的生命。在他的提议下,与会者全体肃立,向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小平同志深深鞠一个躬,以表达无比的感激和崇高的敬意。
他深情地说,30年过去了,我们在厦大求学四年的1400多个日日夜夜成为我们最宝贵的一笔人生财富。厦大的4年,让我们更系统地掌握了知识,更全面地了解了文化,更准确地认识了人生,更清楚地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我们迄今为止都还记得我们当年是怎样如饥似渴地学习,我们迄今为止都还记得我们的老师是如何无私地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尽最可能地传授给我们,我们迄今为止都还记得我们的学校是如何尽自己的最大可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我们迄今为止都还记得我们当年除了带薪的同学几乎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份助学金,我们今天在座的很多同学就是靠着这份助学金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我们真诚地感激厦门大学曾经给予我们的一切,厦门大学给予我们的恩惠现在还在继续,可以说,没有厦门大学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没有我们的老师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他在介绍学校30年今昔的变化时说,30年前,厦门大学是南方之强,但她是一个尚显虚弱的南方之强,无法与世界强校同台竞技;今天厦门大学是南方之强,她是一个初显强大的南方之强,她已开始能够与世界强校平等地展开对话。我们母校的这一切发展,都得益于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得益教育部的正确的领导和支持;得益于福建省委、省政府、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指导、支持和帮助;得益于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校友和厦门人民对厦门大学的无比关爱和支持。我们无限感激党和国家,感激福建省委、省政府,感激厦门市委、市政府,感激福建人民、厦门人民及所有关心、支持、帮助厦门大学的朋友们、校友们。
在他的提议下,全场以热烈的掌声向厦大、向老师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帮助厦门大学的人们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帮助厦门大学的人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
他最后说,重回校园,回顾过去,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充满前进的信心和力量。作为77、78级校友的一员,我们衷心地希望通过聚会重温我们当年的梦想与激情,憧憬我们更加美好的未来;作为77、78级同学中留守学校的一员,我们真诚地希望大家到母校的每一个角落走走看看,感受母校的变化、母校发展与进步,留下更新更美的记忆。作为77、78级同学中留守学校的一员,我们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决不辜负校友们、同学们的期望,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恪尽职守,勤奋工作,与广大师生员工一道,努力把厦门大学建成为一所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接着,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何立峰致辞。中科院院士、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万惠霖和中央台办、国台办副主任,77、78级校学生会主席孙亚夫,分别作为教师和学生代表也先后致辞。
纪念大会之后,还在现场进行了访谈活动。詹心丽宣读了中文77、计统78和数控77同学发起设立奖助学金的倡议书。
►►►相关链接
1977年8月,邓小平同志排除万难、力挽狂澜,果断决策恢复高考制度。同年12月,关闭了十年之久的高考大门重新打开。在1978年的春天和夏天,厦大77、78级共约2000多名学生先后入学,分布在十个系23个专业,当时厦大的录取率大约在0.36%。入学时厦大共有3358名学生,其中本科生3295人,研究生63人;今天,厦大共有36410名学生,其中本科生20824人,研究生15586人,研究生中有博士生2237人;入学时有校舍面积18万m2;今天,校舍面积达131万m2;入学时8人住一间宿舍,今天,本科生4人一间宿舍,研究生2人一间宿舍,博士生1人一间宿舍;入学时全校共有1100位专任教师,其中只有35位教授,今天厦大有2337位教师,其中有628位教授;入学时全校只有8.4万元科研经费,今天厦大科研经费已超过2.6亿元;入学时全校年办学经费总额只有495万元;今天厦大年办学经费已超过13亿元人民币。
(卢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