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闽台南音艺术交流巡演暨唐诗宋词南管演唱创作推广研讨会举行
发布时间:2007年12月04日 来源:

为了传承和弘扬两岸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南音艺术,12月2日,由厦门大学艺术研究所、台北中华两岸文化经济协会、台北市松山奉天宫南乐团主办,北京汉辰佳业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爱南音网协办,厦门大学艺术学院艺术教学创作展演基地——中华儿女美术馆承办的闽台南音艺术交流巡演暨唐诗宋词南管演唱创作推广研讨会在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举行。台湾政界人士马英九、王金平,郝龙斌和我校校长朱崇实分别为本次交流巡演暨研讨会题写了贺词。

朱崇实校长的题词是:国之瑰宝,两岸财富。

马英九先生的题词是:音韵抑扬。

王金平先生的题词是:兴乐会友。

郝龙斌先生的题词是:弘扬文化。

本次会议由厦门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鲍元恺主持。

下午两点,我校党委副书记辜芳昭和台北中华两岸文化经济协会理事长、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廖万隆为研讨会致开幕词并代表双方互赠礼品。研讨会上,来自两岸的南音20多位艺术家和学者对将古诗词填入弦管谱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对将唐宋古诗词配以正统南管曲牌乐音阐述了各自的看法。尽管在学术观点上各持己见,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古老的南音艺术,一定要振兴,发展,继而再造辉煌;一定要在去粗取精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生命和开放性发展;一定要在传承基础上创新,在继承上发展,这样,才能存活于现实的文化生活,才能跨入到世界乐坛,向世人展示它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神韵。

这一次的“两岸南音艺术研讨会”是一个拓展性的两岸文化交流之旅。南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她在海峡两岸广为流传。在现今海峡两岸的经济协作越来越密切的时候,必须加大两岸的文化交流力度,这样才更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更能促进两岸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研讨会结束后,两地代表在纪念册上签名并合影作为留念。

晚七点,两岸南音艺术交流音乐会在中华儿女美术馆开演,陆游、唐琬的《钗头凤》、李清照的《声声慢》、秦观的《鹊桥仙》、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兵车行》和毛泽东的《咏梅》等分别一一用南音精彩演绎。引人注目的是,以艺术学院苏力院长为首的《华夏弦韵》弦乐四重奏和泉州南音艺术家蔡雅艺联合演奏的五重奏《梅花》,这是鲍元恺教授根据南音曲牌《梅花操》和古曲《梅花三弄》改编的。《华夏弦韵》2006年被列入厦门大学精品课程,它是以鲍元恺教授的《华夏弦韵》四重奏系列作品为主要教材,由苏力教授作为主讲的在全国首开的民族音乐的室内乐课程。

这次活动是厦门大学艺术研究所在今夏复办以来的第一次活动。研究所现任所长鲍元恺教授对记者说:厦门大学艺术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是集创作、研究、教学、交流为一体的艺术研究机构。首任所长魏传义教授和前任所长易中天教授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今后,研究所将继续为繁荣艺术创作,推动理论研究,提升素质教育,开展对两岸交流努力工作,争取做出更多的成绩。

“弦管艺术之树常青,她离不开海峡两岸闽南人的历代沿袭传承;弦管艺术之花常开,她来自于海峡两岸弦管人的不断改革创新。”今天有幸与来自台湾宝岛的弦友相聚、交流互动,必然会迎来明天弦管艺术创作的百花盛开、繁荣昌盛。

(艺术学院 张秀丽 吴昭颖)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